白银连环杀人案始末:白银连环杀人案判决结果( 六 )


2004年,白银警方向当地公布案情,希望借助社会力量征集线索,早日破案 。警方开始悬赏20万缉拿凶手;嫌疑人的画像出现在白银大街小巷以及电线杆上;白银公司电视台循环播报着征集凶手线索的简讯……
2004年8月5日,白银案与包头两桩杀人案现场指纹对比成功,并为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成为公安部督办的案件 。举国的刑侦专家都陆续前来探讨或参与,调查未曾中断 。
当年的年轻警察们,都觉得“这个人好抓”——这个人应该就在附近生活,犯罪现场又留下了那么多的指纹,等到录到指纹,一比对就能抓到 。
但在等待那枚指纹的日子里,该案的第一任经办负责人刘海平因癌症去世,第二任负责人张国孝心脏病突发去世 。第三、第四任负责人已经调离,他们带着刑警们奋战多年 。当年年轻的办案民警,如今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们都没忘了这个案子 。
1954年出生的张国孝,自197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历任白银公安分局副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兼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市公安局正县级侦查员等职 。1988年8月,张国孝被调到刑侦岗位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发生在3个月前的白银女职工白兰被害案 。案件的恶劣程度令人发指,也开启了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序幕” 。在此后的20年时间,白银案的侦破工作,成了张国孝生活的一部分 。
侦破白银案是张国孝从警多年的第一目标 。他的妻子王福芬回忆说:“那些年,他不光要在本地调查,还跑过河南、内蒙古很多地方,只要听说哪里有类似案子,他就会过去看看能不能并上案 。公安部、省公安厅也一直挺重视这事,年年调研,老张经常接到一个电话就走很多天 。”
王福芬说,只要接到白银案的相关线索,张国孝就会白天黑夜围着案子连轴转,全靠烟和茶顶着 。“他办公室桌上摆了五部电话,这个响完那个响,他不断地接电话,没完没了 。”
“我觉得那时候他办案子癔症了,也没敢深问” 。一次夜里11点多,张国孝的一声大叫,将熟睡的王福芬惊醒 。她坐起来看到张国孝满头是汗,喊着“就是他,凶手就是他!”“吓得我不敢说话,他喊完了,我才摇摇他的胳膊把他喊醒 。他醒后就坐起来抹眼泪 。”王福芬说,那时候张国孝的压力很大,经常做噩梦 。“满脑子都是这个案,做梦都指挥大家找线索 。”
直到2006年查出肺癌,张国孝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住进医院 。住院期间,每次有同事来看望,他都要追问白银奸杀案的进展 。“他就是个工作狂,‘磕’上这案子了 。不让他问,更是一种折磨 。”王福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2009年,张国孝的病情加重 。他经常靠在病床上向王福芬交代身后事 。只要一谈起白银奸杀案,张国孝就不断摇头叹气,最后一次甚至哭出了声 。“我知道他心里难受,觉得自己活着的时候是不能破案了 。他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看不到凶手被绳之以法 。不过他认为这个案子肯定会被破,凶手肯定能够归案 。”
2011年,网络曾流传一封参与侦办该案的一位民警写给凶手的公开信,信中称:“我始终没能抓住你,对于晚辈和被害者亲属来说,是一生的罪人 。”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 。在公安部刑侦局、甘肃省公安厅的主持下,白银连环杀人案低调启动重新调查 。
2016年3月,公安部刑侦局展开了新一轮的侦破工作 。公安部工作组先后4次带领刑侦专家赴白银市、包头市研讨案件,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特征,对其活动地域进行科学判定 。最终,通过新科技手段对原有生物物证再利用,很快取得了重大突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