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子太保、二部尚书叶梦熊生平简介[图]( 二 )


明朝太子太保、二部尚书叶梦熊生平简介[图]
文章图片
二、奋发图强的青年时期
叶梦熊12岁时,跟随父亲叶春芳来到福州府古田县 。学富五车的叶春芳闲暇时亲自给叶梦熊教授诗书,叶梦熊“过目成诵”,学业进步很快 。后来叶春芳因为怠慢了途经古田的高官,愤然辞职返乡 。回到惠州的叶梦熊没有因父亲仕途不顺而受到影响,他与唐叔叶春及结伴在西湖丰山永福寺读书,叶春及后来有诗描述当时的情形:“今夜虎溪须尽醉,莫教明月照空杯 。”此诗可窥见叶梦熊当时的生活情形 。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叶梦熊与叶春及同时被选拔入庠序,时任惠州太守吴至非常重视地方教育和人才培养,“为文有气概”的叶梦熊深得吴至的赏识 。叶梦熊18岁那年正月,和叶春及在孔庙起誓:“他日若不俎豆其间,非大丈夫也!”小小年纪已经显示出非凡志向 。叶梦熊19岁那年的二月十三日,父亲叶春芳病逝 。叶梦熊“痛先志未酬”,立志“奋然扬显之”,遵照父亲的遗嘱,负笈来到广州求学于被一代奸相严嵩削职回籍的何维柏 。何维柏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有名的学者,曾创建天山书院,门客众多 。弱冠之年的叶梦熊经常与何维柏大谈道义,常常从清晨谈到深夜,深得何维柏器重,被认为是国家栋梁之材 。督学使者杨载鸣,泰和人,有声海内,谓其有“决科才,取冠多士” 。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时年27岁的叶梦熊与叶春及来到罗浮山,继续苦读,他们在山上的一个石洞里呆了一年多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9岁的叶梦熊遇到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来自泉州的真空和尚 。真空和尚游惠州时就住在永福寺,当时在寺中读书的叶梦熊对“道高行卓,与众不同”的真空和尚“异而敬之”,并尊和尚为师,而真空和尚也乐意与叶梦熊交往 。真空和尚认定叶梦熊胆量过人,将来必成大器 。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而立之年的叶梦熊终于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在八月的乡试中名列第四,4年后高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州府福清县知县,叶梦熊终于能在仕途上施展拳脚 。
三、仕途坎坷的而立之年
刚到福清,叶梦熊就在县署题诗表露自己高远的心志:“阔地观天天更阔,高山看天天又高 。大人眼界游天外,看到浮云及羽毛 。”福清县民历来健讼,叶梦熊下车伊始,吏治尚严,人不敢以私干,“以廉能称异”,一邑大治 。隆庆二年(1568),升调为户部云南司主事;隆庆四年(1570),改任山西道监察御史 。风采凛然,同官敬惮 。该年冬,亡居蒙古草原的元后裔较靶部首领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因聘妻三娘子为祖父所夺,愤而降明 。俺答汗请明廷送其孙北还,并因求封贡及开通互市,当事者主张“王封” 。由于俺答汗多年来屡屡率兵侵扰明边境,杀掠居民,抢劫物资,并一度逼犯京师,令明王朝防不胜防,叶梦熊等御史认为“敌情叵测”,不可轻信,因此“首抗疏”,上《慎处纳降疏》,极力反对朝廷受降封贡,认为 “边臣不宜遽纳,朝廷不宜授以官爵,将致结仇激祸” 。叶梦熊此举忤逆了执宰高拱、张居正之意,“一时权要多憾之”,特别是在疏中以宋代郭药师事引喻,更惹恼了隆庆皇帝,结果被隆庆贬谪为陕西郃阳县丞 。
意气风发的叶梦熊遭遇人生又一低谷,但他并未消沉 。在郃阳,他以利善民生为己任,“勤吏事、恤民隐、振士风,日夜与诸生论经学,课文艺,士风丕变 。”一时郃阳面貌一新, “郃阳之文教,得公始大,其后科名鹊起,遂甲佐辅,而今称公,必称夫子 。”两年后,叶梦熊离任时,郃阳百姓结队送行,为其建“叶夫子祠”,并立“去思碑” 。当时,同在陕西任职的还有南海人岑用宾,两人过从不多,不久,岑用宾去世,叶梦熊接到讣闻,举家恸哭,盖以天涯狐兔之悲也,他昼夜兼程驰至,经纪其丧事以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