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忧|喜茶的下半场隐忧
随着以瑞幸为代表的互联网咖啡成功出圈,在咖啡界拥有“王者地位”的星巴克,也开始放下“身段”与饿了么联手推出外卖专送服务。星巴克走向大众化,则让精品咖啡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就连腾讯、字节跳动、B站等互联网大佬都开始争相涌入,茶饮巨头喜茶自然也不甘示弱。
现如今,我国咖啡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咖啡市场中,喜茶选择跨界投资精品咖啡,除了扩大企业规模、分散自身风险外,也与新茶饮行业内卷严重、竞争激烈不无关系。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新茶饮失去了想象力
如今,新茶饮最火热的时期已经过去。随着行业逐渐冷却,新茶饮赛道已经很难再挖掘出新的商业模式,所以各个新茶饮品牌都在寻找新的出路。近期,新茶饮巨头喜茶就宣布入股新咖饮品牌Seesaw Coffee,算是正式切入了咖啡赛道。而喜茶从新茶饮赛道“跨界”到咖啡赛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方面,新茶饮缺乏技术壁垒,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新茶饮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因此很难构建起独家配方,这就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加之新茶饮创新比较困难,基本都是围绕着水果迭代,很难玩出新花样,研发出颠覆性爆品。位于头部的喜茶,上升的空间则更小,不仅翻新难度更大,加上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喜茶随时都有被反超的可能。
另一方面,新茶饮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仍未摆脱盈利困局。为保证茶饮品质,自然需要高价购买优质茶叶、牛奶等原料;而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小众水果的成本很难有效控制;再加上材料、人工和房租的成本,茶饮业远没有看着暴利,各品牌的发展也不容乐观。“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的净亏损就在逐年大幅增长,同样位于头部的喜茶就更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新茶饮赛道的新老玩家不断布局加码,行业竞争变得愈发激烈。新茶饮赛道十分火热,老玩家加速布局开分店,新玩家也在不断入场分蛋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茶饮企业已超37万家,而在近两年,仍有超10万家的茶饮相关企业注册登记。强敌环伺之下,没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喜茶,越来越难以在高端茶饮上挖掘出新的增长价值。
【 隐忧|喜茶的下半场隐忧】随着新茶饮行业加速内卷,赛道玩家们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茶饮巨头喜茶也踏上了“破圈”之路,而与新茶饮品类相近的咖啡,则成了喜茶“破圈”的首选。
咖啡成破圈良药
其实,茶饮品牌跨界咖啡早已不是个例,奈雪、乐乐茶,甚至喜茶自己都曾推出过咖啡系列的茶饮,但咖啡茶饮只能算是奶茶的一种,没有专业咖啡的口感,根本无法满足真正的“咖啡党”的需求。所以此次喜茶选择投资咖啡品牌,做真正的咖啡也是顺理成章。
首先,咖啡市场前景比新茶饮更为广阔。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现制茶市场约为1136亿元,其中高端现制茶市场规模约为152亿元,而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约为800亿,且目前仍在持续增长。Seesaw Coffee就走的是精品高端路线,不仅在口感上独具一格,在品类上也颇具创意,对喜欢新鲜感的“年轻一代”十分有吸引力。
其次,咖啡标准化程度比新茶饮相对较低。由于新茶饮种类繁多,其标准化生产模式就较为复杂。流程很难标准化,就容易催生出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而咖啡对供应链端拥有稳定的控制权,从生产到制作都更加标准。比如Seesaw Coffee就有着较为成熟的采购团队,同时还与五大咖啡豆庄园签订了合作,可以为喜茶的咖啡业务提供供应链上的帮助。
最后,咖啡的毛利润也比新茶饮要高。据星巴克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区今年Q2营收达到8.6亿美元,约合55.6亿元人民币,而新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营收仅有30.6亿元,显然喜茶入局咖啡有利可图。而Seesaw Coffee创始人及CEO Sally也透露,Seesaw Coffee在核心商圈店铺的业绩表现(即单店营业额)仅次于同商圈星巴克,超越其他一众竞品。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