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东晋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东晋如何突破困境反败为胜?(组图)( 二 )

/font>
兵力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要素,可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洛涧之战”虽有效杀伤了敌人且有效降低了对方的士气,可却始终无法正面击溃前秦,证明这损失的一万多人并未让淝水前线的符融达到伤筋动骨的阶段,前秦对于东晋还是具有极大的优势 。今日新鲜事/font>
当然也有人说苻坚分兵作战是一种极为愚蠢的做法,然而苻坚在总体形势上本就具有重大优势,就算其进行分兵作战,却还是对东晋保持着巨大优势;相反苻坚的分兵作战给了东晋莫大的压力,在巨大的兵力差距上东晋东西两线仅仅只能做到自保,减缓另一方的压力,却做不到相互驰援 。copyright br />东晋江淮,荆襄防线几近崩溃 br />在淝水之战的数年之前,前秦夺取了东晋的梁、益二州,梁、益二州的丢失对于荆州来说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军事打击,荆州不但要承担来自北面的压力更要承担西面的军事压力,因此从当时的形势考虑桓冲不得不改换战略方针,改变攻守态势,将重心放在江陵,这对于东晋来说是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的: 内容来自/font>
优势在于桓冲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两个方面的攻击,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https://www./font>
劣势也极为明显,重心迁往江陵导致襄阳的防御有所疏漏,在数年后直接导致襄阳的丢失,而襄阳的失守让东晋的长江天堑不再具有优势,直接导致了江淮战场的暴露 。https://www.br />
在夺取襄阳的同时,前秦又对东晋江淮战场发起了攻击,其意图就是进一步打击东晋“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当时江淮防御体系之中极为重要一环的彭城被前秦围攻,谢玄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解了彭城之围,却还是无法改变颓势 。逼不得已之下谢安采取了和桓冲一样的方法:收缩防线,放弃淮北,保存有生力量为主 。今日新鲜事br />
淝水之战东晋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东晋如何突破困境反败为胜?(组图)
文章图片
在淝水之战爆发前,淮北一直为前秦所占领,而长江天堑所能依靠的唯有一道淮南防线,在兵力差距悬殊,防线几近崩溃的劣势之下,东晋能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确是“奇迹” 。[985424.com]
这两路只要有一方无法抵住前秦的进攻,那么东晋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防线就会直接崩溃,东晋则就有灭顶之灾 。东南立国方针向来都是“以扬州为根本,委荆州以阃外”,一旦一方失守则就注定了另一方注定无法独存,之前的“东吴”和后来的“南宋”都是最好的例子 。www.br />东晋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www./font>
说起“淝水之战”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多历史学者也都会分析苻坚战败的理由,毕竟在双方差距如此明显的情况之下,苻坚的惨败的确是一个极为争议的话题 。[985424.com]
然而比起东晋究竟是如何反败为胜的,笔者更关注苻坚究竟做了什么才导致如此大败,从史书之中看到,东晋在淝水之战中做的其实很少,无非就是“洛涧之战”的胜利以及两方的相持淝水之战,其实很多失误都是苻坚自己一手造成的,而这些失误综合起来却成为了苻坚灭亡的前奏 。综合来看苻坚的失败无非以下因素: copyright br />内部不稳; copyright br />用人不当; 今日新鲜事br />战术失误; [985424.com]
在笔者看来,战术失误和用人不当的失误比起内部不稳更具有说服性: [985424.com]
淝水之战东晋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东晋如何突破困境反败为胜?(组图)
文章图片
用人失误 www./font>
用人失误主要体现在苻坚重用降臣朱序一事上,前秦兵发东晋之时,东晋各地守将的确是一触即溃 。不过当东晋各部反应过来之后,前秦的攻势则就被缓解了下来,彼时各地的援军还未到达,东晋和前秦则是处于战略相持的阶段,形势对东晋来说很不利,对于前秦来说也同样不利: www.br />数十万大军的供需对前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copyright br />内部不稳的原因苻坚并非没有考虑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