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威|互联网迎26年来最大变局,产业供应链为何最被看好?
8月3日,在中概股频遭波动之际,阿里巴巴发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提出要坚定创造长期价值,这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有风向标意义。
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的话说,阿里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依靠多个引擎驱动长期增长的公司,且“产业互联网”被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监管层近期对于消费互联网的集中纠偏,出手果决。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也指出消费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一是拼命烧钱扩大规模;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三是过度采集用户信息;四是互联网杀熟。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诞生了一批进入全球前列的大公司,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也必须看清互联网进入中国26年以来的最大战略机遇期:中国互联网要回到承担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雄心壮志,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
现在最被看好的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是产业供应链。
信息高速公路26年: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1995年,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人物张树新参观硅谷后,回国用700万创建瀛海威,成为最早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商之一。
瀛海威在中关村南大街竖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的广告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里程碑事件。
1997年,瀛海威提供了论坛、邮局、咖啡屋、游戏城、新闻夜总汇、电子购物、虚拟货币“信用点”等互联网服务--基本奠定了未来中国互联网的领域格局。
一年后,中国互联网大门真正开启:搜狐、网易、腾讯、新浪网先后上线;1999年早春,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
作为先行者,瀛海威的主干网和互联网服务,分别遇到中国电信推出的骨干网络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免费服务竞争,很快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垫脚石。
瀛海威之后,所有疾驰在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创业者,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一边免费向用户提供服务,一边活下来?
答案是“注意力经济”,或称为“用户-流量-变现”模式,本质是在消费者与商家间撮合交易,提供各种免费的服务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广告、游戏、电商、文娱、文旅、出行、外卖等方式获得收入。
文章插图
图/视觉中国
过去20多年,几乎全球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沿着消费互联网这棵“科技树”生长。在此带动下,中国网民从1997年的25万人攀升至2020年的9.89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0.4%,这支“科技树”居功至伟。
但历经26年,消费互联网竞争日趋红海化,已经到了一个拐点。下一个十年,将是产业互联网的追逐战。互联网到产业去,与实体企业会师,这是互联网的另一支“科技树”。
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龙头企业来说,阿里云和菜鸟就是另一支“科技树”。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是产业互联网最典型的应用形态之一。而菜鸟物流是直接服务制造业和农业,更是进入了产业服务的内核。
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不同,在黄奇帆看来,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降低成本上,产生降本效应,提高效率,资源优化配置,产生1+1大于2的效益。
产业供应链:互联网技术提效生产与流通
在产业互联网的诸多形态中,最被看好的是产业供应链。
互联网技术,不只服务于商品的买卖流通,而是延伸到制造业源头去,到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去,提升生产与流通的效率,帮助优化库存和供应链成本,这可以被称为产业供应链。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巨头|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
- 互联网|QuestMobile:下沉市场月活用户近7亿,或成互联网掘金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