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刷脸支付背后的技术公司:三年亏了14亿,奥比中光的风光与隐忧


研发投入|刷脸支付背后的技术公司:三年亏了14亿,奥比中光的风光与隐忧
文章插图
??原创.作者 | 张嘉豪
又一家科技公司即将登陆科创板。
近日,支付宝刷脸支付业务背后的技术公司奥比中光,正式提交了在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从2020年底就开始筹备上市的奥比中光,距离IPO更近了一步。
招股书中显示,奥比中光2020年总营收为2.6亿元。公司的主营业务是 3D 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3D 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此次奥比中光计划募资18.63亿元。其中,17.63亿元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业务上,奥比中光在股权方面也与支付宝所在的蚂蚁集团有着不少的联系。从股权结构上看,由蚂蚁集团100%持股的上海云鑫是奥比中光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其13.56%股份。也就是说,奥比中光与蚂蚁集团之间的交易已构成关联交易。招股书中也提醒投资者“公司存在大客户集中度及关联交易较高带来的依赖风险”。
尽管存在股权上的风险、利润也处于大幅亏损状态,但是公司在3D结构光技术上“对标国际巨头”的能力,还是足以引起资本市场的注意。继寒武纪上市、云从科技通过科创板审核后,又有一家科技公司将迎来自己的IPO。那么,此次奥比中光上市究竟能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者的神经,所激发的想象边界又能到哪里?
研发投入|刷脸支付背后的技术公司:三年亏了14亿,奥比中光的风光与隐忧
文章插图
应用场景之一
当学霸科学家选择创业一直以来,科学家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数十年如一日地枯坐着冷板凳,过着清贫的日子。资本世界的洪流冲不到他们,“富有”二字也与他们无缘。更不必说IPO了。
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况正在发生着变化:技术造富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尖端技术推进的一小步,不止能激起科学界的轩然大波,也能在资本市场引起无穷想象。
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如今市值401亿元的寒武纪背后是一对中科院计算机博士兄弟;已通过上市审议,同样即将在科创板上市的云丛科技,其创始人周曦博士期间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2015年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专家开始创业。
黄浩源和前面提到的两位有着同样的情况。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和科学家:
1980 年出生,获得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士学位,并相继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学位及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等多个著名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包括麻省理工学院SMART研究中心3D光学系统组。他曾师从光学测量泰斗 Michael Y. Y.Hung 、法国科学院院士吕坚、麻省理工学院 George Barbastathis 等学界顶级专家和教授进行结构光方面的研究。
这是一份足够耀眼的学历,足以让他在美国过上一种舒适的生活。但是,舒适并不意味着幸福和满足,他曾回忆道,“我发现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是个制造大国,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个世界工厂。中国的科研人员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比如一位美国研究员的年薪是50万美元,中国研究员只能拿30万美元。”
研发投入|刷脸支付背后的技术公司:三年亏了14亿,奥比中光的风光与隐忧
文章插图
黄浩源
或许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业的种子深深埋在了这位潮汕人的心中。2013年1月,黄浩源离开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的实验室,选择了回国,在深圳与朋友共同创立了奥比中光。
一开始,奥比中光对准的是工业级3D传感技术和摄像头生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黄浩源逐渐发现工业市场太小,无法支撑起公司的规模和自己的野心,于是公司战略开始转向商用3D传感摄像头。再加上2013年底,苹果公司收购了最早的3D摄像头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这让黄源浩和奥比中光更加坚定地主攻商用3D传感技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