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刷脸支付背后的技术公司:三年亏了14亿,奥比中光的风光与隐忧( 三 )


至于代表着整体研发投入的累计研发占比方面,奥比中光更是大幅超过标准。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约为88.7%,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更是直接超过了营收,达到了125.65%。而相关标准对占比的要求为 5%。
“同行”的情况或许能和奥比中光形成参照。同为上市科创板的云从科技招股书中显示,“公司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 48.80%。”而奥比中光的这一数字为88.7%,接近云从科技的两倍。后者已于7月20日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审议。
奥比中光的上市申请也已于两周前获得受理。此次登陆科创板,年亏6.82亿的它到底能在资本市场上激起怎样的波澜呢?
风光背后,也有风险光芒的背后,招股书中也不难发现奥比中光的风险和隐忧。
招股书显示,奥比中光此次上市面临着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内控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发行失败风险等。抛开每一家上市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是最值得关注的。
在经营方面,与2019年5.96亿元的营收相比,2020 年的2.58亿元直接减少了一半,面临着“未来无法恢复增长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对蚂蚁集团、OPPO 等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集中度相对较高的问题。
的确,报告期内奥比中光对蚂蚁集团等线下支付细分场景客户的销售占比较高。

  • 公司对蚂蚁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825.95 万元、8,495.95 万元和942.25 万元,占比分别为 3.94%、14.23%和 3.64%;
  • 对阿里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37万元、4,041.96 万元和4,794.99万元,占比分别为0.00%、6.77%和18.52%。
  • 对其他线下支付细分场景主要客户商米科技、禾苗通信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1,160.60 万元、21,154.56 万元和 1,438.25 万元,占比分别为 5.54%、35.44% 和 5.55%。
公司旗下的主要业务面临着如此集中的落地场景,不免让人感到担忧。2019年以来的疫情严重冲击了其营收,就是印证这种风险的一个例子,正如公司在招股书中给出的解释:“(营收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线下支付业务停滞造成。……如果新冠疫情影响消退不及预期、下游细分场景监管政策出现不利变化,将会对线下支付细分场景的应用及拓展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而除了受到疫情的冲击之外,“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主要业务还面临着销售持续性缺乏的风险。
“公司技术产品在手机等消费电子是否能得到大规模渗透应用具有不确定性,存在销售缺乏持续性的风险。”正如招股书中所显示的,曾应用于OPPO旗舰手机 Find X 前置3D视觉传感器,就因为该款手机在2019 年 6 月的停产导致过公司对其收入规模大幅降低,由2019年的4,278.32 万元直接降至298.92 万元,2020年公司营收减半也与此有着不小的关系。
研发投入|刷脸支付背后的技术公司:三年亏了14亿,奥比中光的风光与隐忧
文章插图
除开经营风险,奥比中光在技术上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然而,技术方面的竞争从来就是激烈的。无论是同一条技术路线上对研究进度和成果的比拼,还是在初始阶段对于技术路线的不同选择,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大意。
虽然目前,以3D结构光技术起家的奥比中光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iToF、dToF、Lidar 等技术研发存在滞后于主要竞争对手的风险。换句话说,一旦其他3D视觉感知技术出现颠覆性技术突破,那么结构光这条路或许将面临着被遗忘和抛弃的风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