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关注世界500强?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 二 )


全世界的大企业越来越大
自1955年榜单发布以来,500强的门槛在不断提高。20年前,上榜500强需要97亿美元的营收,今年的数字是240亿美元,高了近150%。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门槛略低于去年的250亿美元,但纵观榜单历史,类似情况并不多见。强者恒强,是近几十年全球大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想起一家中国的著名企业,CEO曾经发誓打造自己的品牌,跻身500强。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企业进入了“稳中有升”的发展阶段。虽然保持了一定的成长性,但赶不上榜单门槛被抬高的速度。这种状况持续了十几年,一直到CEO采用了多品牌战略,启动海外并购,营收才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最终圆了500强之梦。
互联网公司没那么大
全世界只有7家互联网公司上榜,包括美国的亚马逊(第3)、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第21)和Facebook(第86),以及中国的京东(第59位)、阿里(第63)、腾讯(第132)和小米(第338)。互联网企业只占500强总数的1.4%。
这说明,很多人们熟悉的互联网企业收入规模并不高,高的是公司的市值和利润。
和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包括市值)都比较高。另外,网络企业有“赢家通吃”的效应,利润率一般也比较高。但是,公司的市值并不可靠,市场的情绪会引发强烈的波动。
近一段时间中概股大面积的破发,发生在政府加强监管之前。这说明一级市场给予独角兽的估值过高,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愿意买单。换句话说,股价无法支撑企业的真实价值,下跌在所难免。
小米算互联网公司吗?
500强榜单分了26个行业,小米(第338)被纳入互联网企业,苹果(第6)则属于计算机/办公类。小米一定很开心,因为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通常高于硬件公司。
企业|为什么关注世界500强?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
文章插图
当年小米在上市路演的时候,就反复强调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在硬件、软件和电商方面都很强大的”全能型“企业,最终港交所接受了小米的说法。
在500强榜单上,企业归属哪个行业有时也很重要。它不仅涉及到市场对企业的估值,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比如,从招聘角度,属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肯定不如时髦的科技公司。
当年通用电气(GE)就遇到过这个问题。GE是多元化企业,横跨工业和金融两大板块。《财富》当年的做法是哪个板块的营收大,企业就算哪个行业。因此GE一直被算成是工业企业,标签是”工业/多元“。后来,GE金融板块的收入一度超过了工业板块,编辑部就考虑将标签调整为“金融/多元”。
GE当时的CEO是大名鼎鼎的韦尔奇。他亲自打电话给榜单编辑,要求榜单的标签维持不变。他的理由是“影响公司招聘。喜欢GE的是工程师,不会去一家金融机构上班”。GE是杂志社的大客户,韦尔奇更是领袖级别的企业家,但编辑部不为所动,坚持了既定原则。
企业|为什么关注世界500强?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
文章插图
杰克·韦尔奇
GE今年的排名是104位。经过持续几年对金融等业务的剥离,榜单上的标签已经调整为“工业/机械”,算是回归核心业务。
当前,企业多元化的趋势不改,业务边界也日益模糊,如何界定行业有时确实是个难题。不过,对小米来说,对标苹果,应该是利大于弊。
榜单显示,苹果2020年的净利润高达574亿美元,位居世界500强榜首。相比之下,小米只有20亿美元。收入角度,不考虑硬件,苹果的互联网收入(包括支付、广告、Apple Care、iCloud音乐和数字内容)高达570亿美元,超过小米380亿美元的全部收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