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电商那么“卷”,阿里还“稳”吗?( 二 )


锚定用户粘性,本地生活服务是一场硬仗本地生活服务战场,发展前景广阔,也由此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必争之地”。而对入局的阿里来说,这是一场不能输的竞争。
业务|电商那么“卷”,阿里还“稳”吗?
文章插图
就目前的格局看,切入较早的美团是该赛道的“守擂者”。
据艾瑞咨询数据,超过63%的用户在到店用餐之前,选择的本地生活平台为美团点评,相比之下,使用阿里口碑APP的用户仅占比25%。
与此同时,美团营收规模最小的OTA酒旅业务,已成为拉动业绩的现金牛:2021Q1净利率达到41.7%。
本地生活服务的“亮眼”表现,是建立在流量稳定增加、交叉销售和重复利用的基础。
据王兴2018年的公开披露:美团80%的酒店用户,都是从外卖用户转化过来的;此外,同比逾70%的新增用户,是由其他生活服务用户转化的。
看准这样的发展潜力,阿里发起“冲击”,生活服务板块成为今年以来调整力度最大的业务线之一。
据7月2日的公开信,阿里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的三大业务——高德、饿了么和飞猪,划归形成完整的矩阵,向生活服务市场发起“升级”战,具体逻辑为:
饿了么依托阿里体系9亿消费者,从外卖平台跃升为到家的大入口。
高德则从地图服务入手,在餐饮到店服务、酒店景区门票、打车出行等方面快速渗透,成为到店的入口。
飞猪作为旅游垂直服务平台,持续做好酒店、旅游、交通等供给,输出服务到高德、支付宝、淘宝等平台。
三块业务通过餐饮、出行、酒旅服务的交叉渗透,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提升使用多种生活服务的频次和粘性,对业务本身以及阿里整体而言,拓展了业绩想象空间。
以外卖业务为例,2021Q2财报显示,饿了么本季度订单增长同比达到了50%,有较为明显的增量。不过,生活服务板块整体上有所反馈,可能需要下一个或几个季度之后。
当然,考虑到竞争因素的话,具体的反馈效果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就阶段性来说,阿里在留住用户上的种种动作,收效可观。如文章开头提到过的,2020Q3以来,阿里整体的用户粘性,持续拉升。
业务|电商那么“卷”,阿里还“稳”吗?
文章插图
不过,业务成效虽不错,但要警惕多矩阵体系带来的衍生风险——APP过多,功能甄别繁琐,或将影响用户的使用热情;同时分流可能导致单个APP竞争力下降。
除此之外,多元化用户规模增长、购买粘性拉升,意味着平台面临的产品供给端挑战,也同步“升级”。那么,阿里在商家端的生态扎得稳吗?
阿里的商家基本盘稳吗?从市场角度而言,电商乃至直播电商等领域,即便不是“卷”,也称得上强敌环伺。因此,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商家,事实上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而今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凸显。
1、2021年3月,踩下“电商闭环化”油门的抖音,品牌入驻量同比增长了4.5倍。
2、2021年5月,拼多多百亿补贴开设“官方合作旗舰店”入口,新入驻品牌旗舰店同比增长超过10倍。
当然,想吸引手握多份“offer”的商家,最终选择自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抢“人”大战激化下,各平台都摆足了诚意。
以今年618为例,大促期间,平台以降低准入门槛、取消店铺综合排名要求、扶持品牌自播、全渠道营销等策略,通过让利的方式,招揽品牌和商家。
据亿邦智库调研,相比去年618,今年商家的投放预算都有大幅增加。
业务|电商那么“卷”,阿里还“稳”吗?
文章插图
由此可以预见,商家在多平台经营将逐渐成为常态,想留住和吸引更多商家,平台就要拿出切实的措施,一张张意在留住商家的“网”,正在慢慢织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