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隐私的名义,一场数据的战争打响了( 二 )
虽然 Facebook 的言论看起来是纯粹利他的,但和大众印象不同,表面上是一家科技公司的 Facebook 其实是一家广告公司。2020 年四季度财报显示,Facebook 的 280.7 亿美元(约合 1825.84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中,96.8% 都来自广告。Facebook 曾在 iOS 14 测试版上小规模测试过,结果广告收入出现了 50% 的下跌。
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Facebook 的 CEO 扎克伯格更是直白地说道:「苹果嘴上说他们在帮助用户,但实际上这件事显然是利益驱使。」
Facebook 和苹果的本质矛盾在于这两家公司商业模式的不同。广告是 Facebook 的核心业务,广告商是它的主要客户。但苹果是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面向的是 C 端用户,包括 iPhone、iPad、Mac 和其他可穿戴式设备的硬件销售才是它的主要收入。
实际上,让业界如此在意的 IDFA 就是苹果隐私政策的产物。在 IDFA 问世之前,App 可以直接读取到手机的唯一识别码,无论是 MAC 地址、UDID 还是 UUID。IDFA 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可以重置或者关闭这个识别码。虽然 IDFA 的关闭入口隐藏得很深,但苹果给了用户一个选择:是否要让 App 给你推送定向广告。需要注意的是,关闭 IDFA 并不会减少广告数量,只是定向广告的精度会下降。
但扎克伯格的「攻击」不是没有来由,苹果并非隐私保护的「天使」。在打击竞争对手广告业务的同时,苹果也在扩大自身的广告版图。
苹果的广告业务主要有两种,App Store 的搜索广告和新闻、股市应用的展示广告。目前,苹果的搜索广告业务(Apple Search Ads)已经在中国上线。这项在 2016 年就推出的业务允许开发者以竞价的方式投放广告。
而根据 FT 中文网的报道,苹果正在计划为 App Store 增加第二个广告位。
文章插图
以抖音为例,在 App Store 搜索「抖音」后,排名第一的是「快手」的广告
事实上,苹果一直在试图进入广告业务。早在 2010 年,苹果就推出了移动广告平台 iAd。在乔布斯看来,当时的移动广告「实在太烂了」。他不想把 iAd 做成低俗的广告平台,而是希望这个平台上可以呈现优雅的、不会让用户反感的广告。也因此,iAd 设立了 50 万美元的高门槛,这让很多中小公司望而却步。最终 iAd 于 2016 年 6 月关闭。
三年前,苹果也自己设计了一套广告追踪框架——SKAdNetwork。它和 IDFA 一样可以追踪广告投放的效果,但出于种种数据保护方面的限制,也很难称得上好用。但是在眼下「严苛」的苹果新政面前,SKAdNetwork 可能是广告主们最好的选择了。
虽然目前广告业务只占苹果营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既当「裁判」又做「守门员」的苹果来说,它用一套新的隐私规则,完成了「清场」。
根据投资管理公司 Alliance Bernstein 的分析师托尼·萨克纳吉(Toni Sacconaghi)估计,苹果公司在 2021 财年的广告收入将从 2017 财年的 3 亿美元增加到 30 亿美元左右。到 2023 或 2024 财年,苹果广告的年销售额可能会增至 70 亿至 100 亿美元之间,这将推动苹果服务业务的增长高达 3 个百分点。
自 2011 年 iPhone4 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 10 年,苹果领先业界的硬件优势逐渐被各大安卓手机厂商追平,甚至超越。当用户需要一个「为什么非得是苹果而不是安卓」的理由时,隐私保护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乔布斯选择封闭系统开始,就为 iOS 种下了隐私保护的基因。苹果的隐私政策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逐步收紧。IDFA 的风波切中了一个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必须回应的问题:技术在侵犯用户隐私吗?
个人数据,21 世纪的石油?2006 年的时候,英国数学家克莱夫·汉比(Clive Humby)首次把「数据」比喻成了「新的石油」。此后,这种说法就在经济学家、学者和 CEO 的口中频频出现。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