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背后的艰辛: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多图】( 二 )


除了屠呦呦,这些人的名字也应该被记住:临床上验证青蒿素抗疟功效的李国桥,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并合成蒿甲醚的李英,率先研制复方蒿甲醚的周义清等等,他们都是拯救全球疟疾患者的中国药学家 。今日新鲜事br />值得注意的是,摘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凭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疗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寿旦说,屠呦呦早在2011年就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样是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内容来自br />
屠呦呦获奖背后的艰辛: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多图】
文章图片
  [985424.com]
振奋浙江科学界 内容来自/font>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不容否认的是,这给中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带来启示,传统中药如果能与时俱进,在研发、制药等各个环节不断引入现代制药技术,就能取得更加深远的世界影响 。” 内容来自/font>
同时,在段树民看来,诺奖花落青蒿素也再度明确了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定的“风向”:不仅重视基础学科研究,也鼓励应用医药科技的发展 。“对我们的应用研究是振奋和激励,鼓舞我们在应用领域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 今日新鲜事/font>
“这是中国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的零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药的价值 。”寿旦对本报采访人员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对中医药工作者们的一剂“强心针”,身边的同事和同行从下午开始都在热聊着这个话题 。今日新鲜事br />
寿旦告诉采访人员,40多年过去,青蒿素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用,目前美、德等发达国家仍在进行着青蒿素结构改变方面的研究,研发更加有效、更少副作用的抗疟药物 。“面对疟疾,当大多数的西药已经出现耐药性,靠开发青蒿素找到新的药物,开辟了一条药物开发的新路途 。” https://www.br />“西药办不到的事情,也许我们的中药就能办得到 。”在寿旦看来,源自植物、动物、矿物的中药在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拥有着不小的优势,中药更多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实现药物的多样性,更好地造福人类,青蒿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br />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又是我们浙江人,段树民表示: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开始,随着我国科研土壤的越发肥沃,随着浙江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的精彩值得期待 。“属于中国、属于浙江人的第二个乃至更多的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 www.br />
屠呦呦获奖背后的艰辛: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多图】
文章图片
[985424.com]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的大屏幕显示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 。图左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的药用价值 。新华社发 今日新鲜事br />挂念母校的老校友 www.br />
“我已经接到了50多个电话,有表示祝贺的,有要求采访的……”宁波效实中学校长周千红说,他的电话已经打得发烫了 。但从他略显疲惫的声音中,仍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抑制不住的喜悦 。内容来自br />在北京时间5日下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宣布之前,周千红坦言并没有太关注结果 。“在各大网站的预测报道中,热门人选都是些外国人 。”直到从电视机里看到屠呦呦获奖的新闻,他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屠呦呦,正是效实中学48级的学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