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背后的艰辛: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多图】( 三 )

https://www./font>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时,我们师生就盼望着这位校友能再拿到诺奖,因为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奖者最后都拿到了诺奖 。”周千红说,也正因为此,效实中学的师生们对每年颁出的诺奖都多了份牵挂,而在学校,这个老校友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也激励着不少学生走上了科学之路 。copyright /font>
这所已度过百年华诞的中学桃李满天下,仅两院院士校友就有15名 。在学校校史陈列馆的显要位置,除了院士校友的照片,还挂着屠呦呦的照片,展列台上放着屠呦呦赠与母校的书 。“学校百年校庆时,她有事不能赶回来,就专门托人从北京捎来了她写的书,就是讲青蒿素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在周千红的印象中,作为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校友的屠呦呦为人低调谦和,即使是在她摘得一系列国际大奖后也是如此,但她却毫不掩饰对于母校的深厚感情,总说着想常回来看看 。[985424.com]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单位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 。那时,屠呦呦自己也不曾想到,她的这些中西医相结合的学习背景,为她日后发现青蒿素打下重要的基础 。copyright br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初高中也在效实中学读书,是屠呦呦的同学,他毕业后出国留学,回国后向曾经暗恋的屠呦呦大胆表白,而后他们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夫妻俩的同学陈效中说:“如今李廷钊在北京工作,家里的事都是他管,是个好丈夫 。他们有两个女儿,在国外工作,都很出色,和屠呦呦一样做事认真 。” 内容来自br />让屠呦呦的不少同学印象深刻的是,搞中药研发的她总是在自己身上试药,只为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如今,她已经85岁高龄,但据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屠老依旧在正常工作,依旧在带科研项目 。【屠呦呦获奖背后的艰辛: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多图】】https://www.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