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洗衣凝珠|小小洗衣凝珠,藏着大大市场( 二 )


国内:浓缩受阻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熊猫、立白、雕牌等国内厂商便纷纷试水浓缩洗衣粉,但市场反响不佳。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当时我国洗衣机普及程度不高,消费者对洗衣粉的需求有限;另一方面浓缩洗衣粉在配方和生产工艺上存在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相对更高的定价,极大影响了浓缩洗衣粉的推广普及。
洗衣粉浓缩化失败后,生产厂商直接跳过这一步,开始了由洗衣粉向洗衣液,以及浓缩洗衣液的过渡。只是这一次,浓缩洗衣液的推广依旧不顺利。
丁姗苦笑着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早在2013年,她所在的公司就推出了浓缩洗衣液,但当时市场反响平淡。公司后来总结认为,当时的消费者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教育。
总结来说,影响国内洗涤产品浓缩化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一是在此之前,消费者使用大瓶洗衣液已经许多年,不仅习惯难以改变,而且对于浓缩产品的使用量也不好把握。
二是浓缩洗涤产品的偏高定价,直接“劝退”了相当一部分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
三是对于浓缩与非浓缩的区别,以及使用浓缩产品的好处,消费者并不清楚,也就是说,无论是品牌方、生产商的推广,还是相关政策宣导,都存在极大的缺失。
四是我国并未出台限制塑料包装用量的相关规定,所以无法从生产源头对企业进行约束。
虽然,要改变已经养成的消费和使用习惯并非易事,但仍有很多企业在不断努力尝试。新零售商业评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的浓缩洗涤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浓缩洗衣液,另一种是洗衣凝珠。
此前,蓝月亮推出了“至尊浓缩洗衣液”,用量为普通洗衣液的1/3,一泵清洗8件衣物,由此解决了消费者困惑的用量问题。
除了像蓝月亮这样的清晰描述,一次用一颗的洗衣凝珠也很好地解决了用量问题,且使用更为方便,切中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
问题是,颇受年轻人青睐的洗衣凝珠能打破如今的局面,推动国内浓缩洗涤产品走进更多家庭吗?
凝珠:道阻且长 2000年,宝洁在英国推出了第一款洗衣凝珠;12年后,宝洁在北美推出三腔洗衣凝珠,当年即售出17亿颗;2014年宝洁将洗衣凝珠引入中国,之后纳爱斯、立白、威莱、联合利华等企业陆续跟进,相继推出洗护合一的多腔凝珠。
上海制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珍明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与传统洗涤产品相比,洗衣凝珠具有四大优势:
一是去污能力更强,因为是超浓缩产品,所以其有效活性物含量更高;二是方便定量,也便于携带;三是低残留,洗衣时更易漂洗,也更省水;四是由于只含有有效成分,产品体积小,物流运输更便利,包装材料也更节约,更环保。
据了解,上海制皂旗下的扇牌,在2019年就推出了洗衣凝珠产品,在今年7月又推出了上海药皂洗衣凝珠。
“我们的皂类产品在行业中非常具有竞争力,在液体(产品)上稍微弱一点,我们也在做多腔洗衣凝珠的技术储备,浓缩液态衣物清洁护理产品是我们未来的发力方向。”王珍明补充道。
王珍明所说的“多腔洗衣凝珠”,如今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事实上,从单腔(只注入清洁功能的洗衣液)到多腔(加入了柔顺剂、消毒液或香氛等不同成分),正是迎合了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于清洁产品更多元细分的需求。
例如,针对消费者杀菌、消毒的需求,在凝珠中添加消菌、杀毒成分;专门针对婴儿研发的洗衣凝珠,能有效抑制细菌和螨虫;对于肌肤敏感人士,推出温和不刺激的凝珠产品……
多样化的产品、清新可人的外形与色彩,以及抖音快手、淘宝直播、营销优惠、低价拼团等营销方式的助力,再加上洗衣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洗衣凝珠将有机会走进更多消费者家中,进而提高国内浓缩产品的渗透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