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期,为何发对百姓接受儒家教育呢?【多图】( 二 )
我们可以从中倒推,如果没有好处,士兵何必要冒充弟子?你又何必迟迟不肯办理离校手续?不要说什么“出于对母校的眷恋”,最大的可能是,冒充弟子或者延迟毕业,都有助于你逃避徭役戍役 。
在这种学室毕业后,你会和如今那些公务员一样有着光明的前途,凡是高级职位,都是留给你们这些科班出身的知识精英们的 。那些不经过这一阶段学习的人,即便有文化也没法被提拔到同等地位 。《内史杂律》规定,候、司寇和低级官吏不许在官府里担任佐、史等工作,也不能负责禁苑的治安保卫工作 。所以你还是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吧 。
你坐进了教室,身旁是一群同学,很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时空错乱感;再看案上的文具,最显眼的就是一卷竹简,秦朝时还没发明纸张,字一般都写在这些竹片上面;旁边是笔,不少人说毛笔是蒙恬发明的,但长沙左家公山楚墓就已出土过战国时的毛笔,蒙恬更可能是改进了它;墨也不是后来你熟悉的那种蘸水就能化掉的墨,而是有着相当硬度的天然矿物颜料,需要用研石把它放在蚌壳、瓦片或石块做的“砚板”上研磨捣碎;最后一样文具就是小刀,它叫“削刀”或“书刀”,写错字时可以用它刮掉错字,其重要性不亚于毛笔,所以文职吏员一直有“刀笔吏”的说法 。
削刀(里耶秦简博物馆供图)用于刮去简牍上错字的工具
把这些文具收拾好吧,我们开始正式上课了 。
第一课 语文
上课了,老师先教你们一个字:
灋
这就是秦朝“法”字的写法,你可以看到,这个字由“氵”、“廌”(zhì)、“去”这三部分组成 。一般认为,“氵”有“法平如水”的意思;“廌”是上古神话中能分辨善恶的独角神兽獬(xiè)豸,传说它如果发现人有罪,就会用自己的独角去戳他 。这三个部首组成了最早的“法”字 。老师之所以先教这个字,正是要让你们深刻体会法律的神圣与庄严 。
看看竹简上的这些字,这就是小篆,秦国统一后将其推行天下,后来运用最广泛的宋体字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你们首先要练习书写这种字体 。里耶曾出土过两百多枚“习字简”,上面的文字都毫无意义,比如有一枚写的是“律闲闲帚帚”,另一枚写的是“隶妾窅先辳先辳辳辳辳辳□”,还有“受受受”,另有不少官府文书里的常用字,包括官名、地名、文书习惯用语等 。专家认为它们可能是起草公文前打的草稿,也可能是实习生练字练笔的废“纸” 。
再看课本,你觉得学校会教你们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别逗了,《三字经》是宋代才有的,秦朝人不可能读到,这一幕只能出现在现代某部以楚汉为背景的古装雷剧里;更重要的是,即使那时真有《三字经》,学室也是不教的,因为它讲的都是儒家的内容,被秦朝官方排斥 。按张金光先生的观点,你们开始要学的其实是户籍档案,那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人名 。
你多半会觉得很不屑:难道识字就为了记人名?这时另一位同学已经替你表示抗议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不足学!”他是个身高八尺、肌肉发达,浑身散发着中二气息的大块头少年,不屑地撂下这句话之后,他“咚咚咚”跑出了学室,找狐朋狗友调皮捣蛋去了 。不想学认人名,那你想学什么?想多学几首《诗经》,以后用来写情书?很遗憾,且不说这本书在焚书事件后被官方禁止,即使允许流通,学室也不会教这种充满了文艺小清新气质的读物,这是治学理念不同使然 。
在你的印象里,“国学”都是很高大上的课程,譬如儒家教你诗歌、音乐、礼仪,道家教你哲学,名家教你逻辑、口才等 。不过很可惜,这些诸子百家都是“私学”,更侧重学术理论研究;秦朝学室是官办,所以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学术研究和艺术素养确实很好,只可惜官府不大需要,他们更重视实用型人才 。
推荐阅读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电商|为何中国电商压制实体,而日本实体店却“干翻”电商?有4点原因
- colin|深扒元宇宙:一个世纪前的科幻概念,为何今天大火?
- 满大街|满大街都是餐馆和药店,终于明白为何欧美国家不扶持电商发展
- 贝佐斯|?美国打造的“神器”,为何到中国后沦为笑话?
- 天津|天津为何要做全员核酸 张颖:病毒可能已潜伏15到21天 源头非常不清晰
- 发达国家|为何越发达的国家,越不支持“电商”?看到路边的街道就清楚了
- 元宇宙|元宇宙或迎“终极形态”?马斯克为何如此力挺脑机接口技术
- 退回|买家退回连体裤称没穿过,却为何出现一片污渍?网友:去验下DNA
- sSaaS营销,为何会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