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内忧外患下,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面临折翼
随着此次疫情的反复,也让电商企业与物流行业巨头正在探索的无人机配送,又一次走到了台前。不久前,美团与SIC超级总部中心联手,使得全球首个无人机配送商圈将即将地深圳,用户只需在家中打开美团App,最快10分钟即可拿到由SIC超级总部中心发出的即时配送商品。
文章插图
自2017年就开始对无人机配送进行探索的美团,如今终于迎来了这一业务即将落地的时刻,但比美团更早提出无人机物流的亚马逊,其Prime Air无人机送货业务可能将面临搁浅。日前根据《连线》杂志的报道显示,亚马逊Prime Air项目的近百名员工已经离职,项目组其他工作人员也被分配到了另外的项目中,再加上动荡的管理团队、宣传视频已从YouTube上默默下架,也几乎意味着这个计划在2019年上线的项目,落地或将变得遥遥无期。
作为一家市值已经达到1.71万亿美元的互联网行业巨头,亚马逊Prime Air项目的失败看起来是如此的不真实。根据此前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期可以在输入收货地的GPS坐标后,无人机就能直接起飞运输商品,到达目的地后再卸货,然后再自动返回库房,能够将一整套流程压缩到30分钟内。时任CEO的贝索斯曾表示,“我们将用它寄送重量小于5磅(约2.26千克)的物品,服务范围将覆盖86%的品类”。
文章插图
对于亚马逊而言,使用无人机配送无疑将是“降本增效”的重中之重。身为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亚马逊物流部门在全球范围内有着超过六位数的员工,而这一庞大的物流团队也正是亚马逊能够将商品快速运送到全球各地的关键所在。然而,近年来其与物流业务员工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甚至罢工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特别是在当下,自动化的无人机配送网络除了能够帮助亚马逊降低物流成本外,无疑也契合目前疫情常态化的现状。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无接触配送已经受到了相当多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对于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使用无人机配送明显也更加简单高效。
文章插图
既然无人机配送看上去似乎前景不凡,可为何亚马逊的Prime Air会走到“内部崩塌”的状态呢?有观点认为,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或许就是Prime Air前员工口中的“项目管理混乱”。早在2019年末,Prime Air项目就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在一个月内甚至出现了3位不同的经理,并且在去年3月,亚马逊方面用波音前高管David Carbon代替了领导Prime Air项目7年之久的Gur Kimchi。
但问题在于,David Carbon这位被认为在飞机制造和组装领域有着更为丰富经验,也能更顺畅地与监管部门沟通的前波音高管,或许对于政府关系更加擅长,但对无人机所需要的人工智能方向不甚了解。最终,也使得这一项目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而Prime Air前员工也抱怨到,“我们永远无法向经理寻求任何关于项目中技术细节的帮助,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帮助我们。”
文章插图
该项目始终处于“有组织的混乱”状态,也正是Prime Air项目前雇员向外界描述的图景。当然,不同于直到去年秋天才取得的美国FAA许可,Prime Air在英国的分部自2016年开始就拥有同样的许可和进行试飞的能力,因此在外界看来,其从始至终都没有解决无人机配送的客观问题,可能才是一切的关键。
老生常谈的安全性无疑是第一个难关,目前,无人机在中远程的支线运输上已经逐渐成熟,国内的顺丰和京东也都有着商业化项目落地。但在直面消费者的末端,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最后一公里”中,安全性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推荐阅读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小米区块链宠物“加密兔”宣布 3 月 1 日下线
- 周边|晚了!这些冬奥周边已被抢断货,还能如何下手?
- 太空旅客|华为视频App新版本测试:支持边下边播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yn杜嘉班纳沦为地摊货被全球最大奢侈品电商下架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