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内忧外患下,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面临折翼( 二 )


prime|内忧外患下,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面临折翼
文章插图
随着无人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安全性问题已经可以通过多套飞行控制系统来解决,就好像双发飞机比单发更加安全一样。通过更高的冗余、配备多套飞控系统、多个电机则能够保障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无人机还能够安全运转。不过Prime Air这种面向消费者的无人机配送服务,无人机本身的安全性即便足够,也可能依旧架不住人类居住区复杂的电磁环境,而此前就曾有消息源曝光后Prime Air出现过坠机,或是无故降落在树上等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使用无人机真的可以节省成本吗?尽管无人机配送确实能够节约人力、配送和仓储成本,但这一技术想要实现上述效果,首先则需要大幅的投入。要达到高效的无人机配送,对无人机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避障性能、飞控处理性能的要求都很高,但这一些研发工作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并且就目前来说,无人机的有效载荷和续航时间都还不高,例如大疆最新的T30无人植保机最大载重为40kg,并且在最大喷洒起飞重量下悬停时间仅7.8分钟,而这款无人机的标准套装售价高达52999元。
prime|内忧外患下,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面临折翼
文章插图
当然,在载荷有限的情况下,提升无人机配送服务的价格是合理的。但可能光有无人机还不行,在人工智能技术远未成熟时,无人机同样也需要人来操控,而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英国,对于商业无人机操作员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在国内,根据民航局的管理规定,起飞全重大于7千克的无人机,驾驶员必须持有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美国FAA则规定,普通飞手必须要让无人机始终处于视线范围内,只有获得特定资格的飞手才能获得越过障碍物操作的权利。而英国相关管理机构规定,以商业身份操作无人机需要获得PfCO(商业运营许可),但获得这一资格的操作员培训则相当繁琐。
prime|内忧外患下,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面临折翼
文章插图
再结合当下无人机载荷普遍不高的现实,即便无人机配送效率比人工配送要高,到只要没有高出一个数量级,其稳定性和经济性整体来看。与人类配送员还有半斤八两之间的差距。
【 prime|内忧外患下,亚马逊的无人机配送面临折翼】所以在内有管理混乱之忧,外有配送效率和经济性的矛盾,以及安全性这一避不开的障碍下,亚马逊Prime Air呈现出迟迟拿不出落地产品的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