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大海的方向——嘉善主动接轨上海开放发展纪事[图]( 二 )

/font>
从内敛到开放,嘉善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嘉善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而嘉善的区位优势明显 。主动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发展、接轨国际化和现代化 。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 。今年2月,随着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挂牌成立,在此就职的首批16名工作人员中,就有一位嘉善干部 。br />
一个聚才引智的“造梦空间” copyright br />晋阳东路568号,嘉善科创中心 。蒹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张鑫极的办公室就在这里 。https://www.br />“回归”,是张鑫极给予自己的一个关键词 。copyright br />
今年34岁的他,既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嘉善人,也是一名从上海回到家乡寻求发展的创业者 。2003年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后在海外从事了7年的国际化业务,2014年把回国创业的第一站选定在上海,2016年又将公司迁回嘉善,如今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兜兜转转15年后,张鑫极说,他在故乡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造梦空间”:“这里既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能共享上海大都市的种种便利 。” www./font>
上海是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集聚高地 。如何将这些资源为我所用?近年来,嘉善发布一系列人才新政,依托嘉善科创中心、上海人才创业园、归谷智造小镇等创新平台,推动上海科技成果到嘉善转化,构建“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嘉善”的合作体系 。www./font>
今年4月末,又一项引才新政重磅出炉:今后,嘉善将为顶尖人才、国家级高端人才、省级高端人才等10类人才发放“企业人才住房券”,最高面额达300万元,以期吸引更多沪上人才前来投资创业 。内容来自br />“归”“引”间,游子张鑫极的人生轨迹和故乡再次交汇,也折射出嘉善接轨上海的新思路:从注重承接上海的外溢产业,到加大引才引智力度,让优质人才和智力成果成为推动县域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www.br />在量子通信和硬度检测领域独树一帜的“海归”章利球,2014年3月将公司总部从上海搬到嘉善;从嘉善走出去的“国千”人才、复旦大学教授张炜佳,去年带领他的博士团队入驻嘉善科创中心,从事医疗检测仪器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嘉善人才资源总量达10万多人,拥有高层次人才2300多名,其中“国千”人才47名、“省千”人才24名,大量人才都是从上海引育而来 。copyright /font>
海燕振翮向善飞 。“张鑫极”们的回归,为这片“地嘉人善”之地注入了新动能,也体现了嘉善对“八八战略”的再认识 。copyright br />一种互利共赢的全新境界 [985424.com]
嘉善姚庄镇干部计建军,每月定期“跨省”到设在上海金山区枫泾镇镇政府大院内的“社区联合治理网格化中心”上班 。逢重要节点,计建军就每天在枫泾上班 。[985424.com]
2016年3月,嘉善与金山区签订《共建浙沪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约定相互毗邻的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庄镇和上海金山区枫泾镇“一区两镇”,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产业经济、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交通网络、旅游资源和红色党建等6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https://www.br />
计建军的工作,就是这份协议的成果之一:通过实时显示的电子监控画面,发现和搜集沪浙交界区域的社区治理问题,实现两地联勤联动 。最近,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条流经姚庄与枫泾两地的垃圾河得到有效治理,重现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象 。www.br />从“接轨上海”,到“十二五”规划提出“融入上海”,再到如今全方位、多层次的“无缝对接”,嘉善与上海的联系愈加紧密,合作领域也不断扩大,从产业、人才向民生、党建等延伸—— 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