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代名将李光弼,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组图)

一代名将李光弼,名气为何不如郭子仪?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br />在安史之乱那段时期,如果单论军事能力,李光弼若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甚至连郭子仪也得甘拜下风 。但为啥他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 内容来自br />说得直白点:在国人的心目中,既能做事、又会做人,那才是顶级人才(就像如今被捧上天的曾国藩);李光弼虽业务水平一流,但为人过于耿直,搞关系的能力有所欠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这种人往往会吃亏 。今日新鲜事br />李光弼其人:为人正派,文武双全,深受王忠嗣、安思顺、哥舒翰、郭子仪等一众名将的肯定 https://www./font>
李光弼的祖上是契丹酋长 。不过那时的契丹,还是唐王朝掌控下的小部落,得益于当时开放的用人政策,许多贵族都为唐王朝效力 。李光弼的家族正是因为战功被赐姓李;他的父亲李楷洛,在开元初年,官至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节度副使,并被封为蓟国公 。[985424.com]
唐朝一代名将李光弼,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组图)
文章图片
br />
出身于这样的名将世家,李光弼自小接受了系统的贵族教育,他为人正派、恪守名节、性格刚毅,父亲去世后,他严守儒家的丁忧制度,守孝期间从来未与妻子见过面;他能力突出、文武全才,不仅能熟读《汉书》,而且善于骑射、精通兵法 。br />在天宝初年,李光弼官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候 。过了几年,他被当时的大唐头号名将、河西节度王忠嗣看重,被提拔为兵马使、充赤水军使 。今日新鲜事br />
对于这位潜力新星,王忠嗣给予了特别关照,史书称“忠嗣遇之甚厚”,他时常说:"李光弼早晚会坐到我的位置上 。" br />在边镇的数年中,李光弼表现出色,逐渐被提拔为河西节度副使,封爵蓟郡公,其后官拜单于副使都护,被当时的朝野一致视为边镇名将 。www.br />后来,朔方节度安思顺出于对李光弼才华的欣赏,启奏朝廷任命其为朔方节副度、兼任留后(可以为代理节度使);这就罢了,他甚至甚至想把女儿嫁给这位未来的将星 。不过李光弼一来对男女关系较为严谨,二来抗拒拉帮结派,因此以生病为由、辞官隐退 。[985424.com]
而当时的陇右节度哥舒翰正是李隆基身前的红人,向来与安思顺有矛盾;听说此事后,他向朝廷举荐了李光弼,帮助其返回京师 。[985424.com]
(注:安思顺、李光弼都是出身少数民族的将领) /font>
安史之乱爆发后,封常清、高仙芝陆续战败,李隆基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负责河西战事;同时,他还寻求其他良将,用来负责河北、河东平乱事务,郭子仪于是强力推荐了李光弼 。copyright /font>
公元756年,李光弼先后被任命为云中太守、御史大夫、河东节度副使、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等职,与郭子仪一道,负责华北地区的平叛行动 。[985424.com]
【唐朝一代名将李光弼,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组图)】
唐朝一代名将李光弼,在后世的名气远远不如郭子仪?(组图)
文章图片
今日新鲜事br />爆锤叛军,李光弼堪称史思明的克星 今日新鲜事br />
在安史之乱中,李光弼的表现,证明了他确实配得上各位同僚的青睐 。内容来自/font>
公元756年3月,李光弼率各族士兵万余人,夺取叛军占领的常山,俘获敌军悍将安思义;其后史思明带领两万多精骑前来夺城,李光弼以少胜多、大败敌军,史思明节节败退,常山郡几乎悉数被朝廷收复 。/fon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