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穷困潦倒的郑燮,活出了怎样的人生?

郑燮(xiè),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是要说他的艺名:郑板桥,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他是清乾隆年间著名的传奇人物,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在艺术上具有超凡的成就 。https://www.br />郑燮的一生,说起来其实挺尴尬的,因为他的一生都没有脱离开一个词汇:穷困潦倒 。如果把他的一生拆分开来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年的怀才不遇、中年的官宦生涯、晚年的寂寥时光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https://www./font>
一、早年的怀才不遇; [985424.com]
郑燮的祖上,在前明的时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阔绰的,曾祖、祖父都曾担任过地方大员 。他的父亲虽然没有为官,但也曾经担任过地方政府的教员,所教授过的学生先后达到数百人之多,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985424.com]
清军入关之后,郑氏家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常年的战祸以及清朝统治之后对文人的压制,等到郑燮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完全落寞了,很多时候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他的生母汪氏和继母郝式也都是在穷困的生活中,长期的体弱成疾,早早就仙逝了 。郑燮十四岁之后的生活,都是在乳母的关怀和照顾下,才得以健康的成长 。今日新鲜事/font>
即使在这么穷困潦倒的生活之下,郑燮还是在父亲的亲自指导和培育下,早早就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 。郑燮的夫人徐氏,就是被他的才华吸引而不惜倒贴嫁给了他 。这也足以证明:郑燮少年时期的才华,确实已经非常出众了 。[985424.com]
可就是这么一个满腹经纶的江南才子,却始终怀才不遇,一直没有一个好的出路 。[985424.com]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二十一岁考取秀才;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四十岁考中举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四十四岁进士及第 。拿到了功名,却没有得到出仕的机会,因为生活穷苦,不得不客居扬州,靠卖字画、替人执笔求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在这期间,他的父亲、夫人徐氏和一个儿子的相继离世,也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内容来自br />
所以郑燮的早年生活,是充满坎坷和不幸的 。这样的遭遇和生活环境,对他之后的为人处世以及为官期间的行事作风,都有很大的而影响 。br />二、中年的官宦生涯; https://www./font>
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五十岁的郑燮终于等到了出仕的机会,被委派到范县当县令 。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小官,但也总算是出仕任职了,最起码有了一个能够上升的基础 。可是郑燮不善为官之道,清正廉洁且刚直不阿,所以这个七品县令一干就干了十一年 。copyright /font>
一生穷困潦倒的郑燮,活出了怎样的人生?
文章图片
郑燮在范县任职期间,兴水利、重农桑、体民情、察冤狱,将整个县城的各项政事、民务,治理的井井有条,使百姓爱居乐业、市井风气良好,整个县城都处于一片安静祥和之中,受到了当地农工商户们的一致好评和拥戴 。这说明:郑燮很有治理的才能,堪为廉吏的典范 。/font>
但就是这样一个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却处理不好与上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有苦劳没功劳,一直被放在七品县令的位置上徘徊 。br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五十四岁的郑燮被平调到署潍县任县令 。虽然都是县令,但是署潍县的工作量要比范县大的多 。时值山东刚刚受了一场波及面广泛的灾荒,流民遍地、哀鸿遍野、土地荒芜、匪盗四起、流疫丛生,整个县城的工作都处于严重的停滞状态 。https://www.br />面对这样的情况,郑燮一面请调粮草赈灾抚民,一面组织百姓开垦荒芜、修建城墙,号召富商巨贾拿私财供济流民 。经过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工作,使得署潍县的面貌日新月异,趋于稳定,很快进入了正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