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有哪些秘密?(组图)

千百年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通过这个故事,马谡成功跻身纸上谈兵的又一“典型”,坚守军法、不徇私情的诸葛亮则成了历史上少有的完美军事家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font>
然而,有关诸葛亮为何执意要“挥泪斩马谡”,史学界向来是众说纷纭,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内容来自br />
1、严明军法说 。持此说的史学家根据《三国志·马谡传》中“谡违(诸葛)亮节制,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的记载,认为未按诸葛亮的既定部署守卫要地街亭是马谡战败的主因,不仅如此,在被张郃击败后,马谡竟然又阵前逃亡 。依据蜀汉军法,马谡共犯有败军失军、违抗军令、阵前逃亡三项死罪,并且《襄阳纪》中明确记载诸葛亮在斩马谡之前曾说:“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 。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所以据此可以认定诸葛亮执意要斩马谡完全是出于严明军纪的考量; https://www.br />2、平息众怒说 。持此说的历史学者主要依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戮(马)谡以谢众”的记载,认为诸葛亮执意要斩马谡完全是出于平息众怒的考量; 今日新鲜事/font>
3、派系斗争说 。尹韵公《诸葛亮首次北伐新议》中明确指出,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派与以李严为首的东州派之间的派系斗争才是造成马谡之死的根本原因; 内容来自/font>
4、激励士气说 。持此说法的历史学者认为,诸葛亮首次北伐即遭失败,必然会对蜀汉军队的士气造成重大打击,为了此后能再度发动北伐,诸葛亮势必要用斩马谡来激励士气 。https://www./font>
看起来,以上这几种说法都很有道理,但我们依然无法肯定诸葛亮执意要斩马谡到底是出于何种考量,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只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本身存有不合理之处,才会导致这些不同说法的出现 。今日新鲜事br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有哪些秘密?(组图)
文章图片
仔细揣摩一下马谡被斩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确实能发现一些不合理之处: 内容来自br />
比如说,参与蜀汉首次北伐的有赵云、魏延、李恢、吴壹等元老、宿将,诸葛亮为何统统弃之不用,偏偏用一个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马谡; br />比如说,三国之中,马谡是唯一一个直接因战败而被斩首的重要将领; 内容来自br />再比如说,北伐虽然失败了,但蜀汉军队并未因失败遭受重大损失,为何诸葛亮不能给马谡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今日新鲜事br />既然存在这些不合理之处,那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定然隐藏着一些不能说的秘密,而要揭开这些秘密,我们还得从刘备白帝城托孤说起 。今日新鲜事br />跟我们熟知的有所不同,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对象其实有两位——诸葛亮和李严(严与亮并受遗诏辅少主),并以遗诏的形式对两人的职位做出了安排,“以诸葛亮为丞相,处理朝政”,“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985424.com]
这一安排足以体现刘备的政治智慧:吕蒙袭取荆州后,蜀汉内部占据绝对优势的元老派(一直跟着刘备的关羽、张飞等人)遭受重创,以李严为首的东州派(先于刘备入川的世家大族)和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派成为蜀汉内部势力最强的两派,刘备重用李严和诸葛亮显然有团结蜀汉内部各派、共渡难关的用意,并且以李严主军事、以诸葛亮主政事的安排,可以让两人相互制衡,防止一家独大 。www.br />
然而,刘备去世后不久,诸葛亮同李严之间的争斗就宣告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