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有哪些秘密?(组图)( 二 )

copyright /font>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蜀汉南中地区发生叛乱,但是诸葛亮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出兵平叛 。对此,史书中给出的解释是诸葛亮因“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 。内容来自br />单从表面上来看,这样的解释确实合情合理,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疑点重重,这里仅列举两点: copyright br />
1、前文提到,刘备在遗诏中“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所以最应该领兵前去平叛的人是李严、而不是诸葛亮; br />2、刘备刚刚驾崩,南中地区就出现叛乱,如果不及时平叛,难免会有其它地区效仿,所以,为了稳定蜀汉的统治,必须立即出兵前往平叛 。但是诸葛亮却等了三年才出兵 。内容来自br />综合这两个疑点,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的目的是不想让李严借平定南中之乱提升威望,至于诸葛亮为何非要等三年才出兵平叛,则是因为他手中无兵 。今日新鲜事/font>
刘备遭遇猇亭之败后,蜀汉剩余的兵力主要掌握在东州派的李严手中、部曲派的魏延手中、元老派的赵云手中和益州派的李恢手中,唯独诸葛亮的手中几乎没有掌握任何兵权,所以南中之乱初起之时,派遣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前去平叛,都不利于诸葛亮随后解除他们手中的兵权 。copyright br />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假设——诸葛亮同李严争斗的最终目的是想要统一兵权、扫除蜀汉内部的派系之争、为以后顺利发动北伐扫清障碍 。下面,我们就结合史料来论证一下这个假设是否能成立 。www./font>
南中之乱发生后,诸葛亮开始通过招募新兵、征调郡县守备部队的办法(《襄阳纪》)来组建直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后来诸葛亮平定南中之乱的主力就是这支部队 。有了这支嫡系部队,诸葛亮也就有了统一兵权的底气 。copyright /font>
建兴三年三月,诸葛亮正式领兵出征,历经半年将南中之乱平定 。通过此战,诸葛亮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copyright br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首先夺了魏延的汉中都督一职、打压了部曲派,接着又免去了李严的中都护一职、打击了东州派 。这样,蜀汉的军政决策权和大部分兵权就集中到了诸葛亮手中 。此后不久,诸葛亮就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www./font>
综上所述,我们前文所做的假设确实能成立 。一旦这个假设成立,诸葛亮弃魏延、赵云、李恢等人不用,执意要让马谡去防守至关重要的街亭的用意我们就能明白了——好不容易才将他们打压下去,怎么能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copyright br />但是,诸葛亮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马谡竟然敢违抗军令,并因此导致街亭失守 。为了防止被打压的各派借机生事,诸葛亮不得不挥泪做出弃车(马谡)保帅(诸葛亮)之举 。www.br />由此可知,诸葛亮斩马谡时的挥泪,那是真的心疼、真的不想杀呀,马谡是他心中最为钟意的接班人,可是为了统一兵权、扫除蜀汉内部的派系斗争、继续发动北伐等目的,他却不得不将马谡斩杀 。今日新鲜事/font>
千百年来,诸葛亮早已成了智慧和忠义的化身、臣子所要效仿的偶像,而挥泪斩马谡背后隐藏的那些真正原因却不利于诸葛亮“伟、光、正”的形象定义,所以也就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b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有哪些秘密?(组图)】www.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