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通泊之战:大清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清朝|和通泊之战:大清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01前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回顾往昔历史,战争总是跌宕起伏,催人泪下 。
我们通过前人的诗句和史书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殊不知其实真实的战争更加残暴壮烈 。
清朝|和通泊之战:大清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文章图片

03雍正即位矛头对准噶尔军
康熙驾崩后,九子夺嫡,影响了当朝的政治军事管理 。雍正即位以后,不负列祖列宗马上励精图治 。
雍正七年,噶尔丹死后,噶尔丹策零登位,再次作乱 。雍正决定依旧采取武力进行平定 。
1726年清政府趁准噶尔贵族之间的内斗之争,打算趁虚而入进行突击 。
于是经过两年的战事准备,雍正派出大将军傅尔丹和岳钟琪进行伪装偷袭 。不巧的是,期间被蒙古人走漏了风声 。
清朝|和通泊之战:大清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文章图片

于是,雍正赶紧叫回了二位将军,打算择日再战 。但是,不想得到军情的准噶尔立刻做出了反击,一举清兵展开猛烈偷袭 。
偷袭中,准噶尔获取清军大量牲口马匹,消灭三千多的清军 。雍正无奈只能被迫向敌攻进 。
但是急于获胜的雍正却运用修建筑城步步为营的战斗策略,这就导致了作战策略上下矛盾 。
在准噶尔施计放出大量假情报以后,清政府就上了准噶尔,忽视了对阵地西方的偷袭,使薄弱部位被敌军大肆进攻 。
清朝|和通泊之战:大清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文章图片

再加上傅将军对战事的错误判断,使准噶尔迅速逆转局势,掌握了主动权 。傅尔丹带军奋勇向博克托岭冲击,一路披荆斩棘,但是很快傅尔丹发现了问题,他们貌似被引进了敌人的圈套深处 。
撤军路上蒙古兵奋勇追击,损失也极为惨重,而清军八旗军虽然英勇,但是队伍却已经溃不成军,无法挽回 。
04清军惨败迫使雍正让步
由于蒙古兵赶尽杀绝的决心已经下定,在炮火和火枪助威下,清兵阵地惨遭攻破,而清军的14位副都统抱着必死的决心,全部葬身于沙场,1万多精锐的清军在敌人包围下展示了义无反顾的斗志,最后全部阵亡 。最后仅有4位将领带着残余2000的清军成功在掩护下撤退回来 。
这场战争无疑给战无不胜的清军一记重拳,成为八旗重大的耻辱之战-被称为和通泊之战 。和通泊之战后,准噶尔军马上进军喀尔喀,引发了蒙古草原再一次暴乱 。
清朝|和通泊之战:大清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文章图片

在喀尔喀蒙古王公向朝廷请求支援后,雍正无奈下令让其迁移阵地 。不与锋芒毕露的准噶尔部表示过多冲突 。
这样的局面,让雍正帝对于平复噶尔部的计划暂且搁置,甚至一再退让,把康熙帝打造的万里蒙古太平之景差点全部葬送 。
战败后,傅尔丹向雍正负荆请罪,请求以死来表达愧意 。但是雍正看着惨败的清军实在不忍心,只能免除死罪 。为日后的反击养精蓄锐 。
准噶尔方面,对待此次战争,可谓是押上了全军的性命,运用了大量的军事智慧,才得以面对精锐的清军收获震惊四海的胜利,这为准噶尔方面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取得了大量的生存空间 。
清朝|和通泊之战:大清1万精锐全军覆没,14位高级将领战死沙场
文章图片

1732年在雍正对准噶尔退让一年以后,终于重振旗鼓,在光显寺,派遣蒙古亲王对噶尔丹策零的部队展开偷袭,逼迫准噶尔部与朝廷谈和,终于为清政府扳回一局 。
05结语
此次战争正史和野史的记载略有出入,但是和通泊战事的惨烈都是体现淋漓尽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