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励志青春

盐碱地相关小知识,以下是盐碱地上的励志青春知识相关内容: www.br />
盐碱地上的励志青春
文章图片
br />
台州中学有着丰富的红色基因传承 [985424.com]
盐碱地上的励志青春
文章图片
www.br />王鸣(左一)为同学们讲述垦荒故事 www.br />
盐碱地上的励志青春
文章图片
[985424.com]
同学们体验知青生活 [985424.com]
浙江在线5月22日讯本周 , 采访人员来到浙江省台州中学 , 随该校政治老师陈雅琴一起 , 带着同学们前往位于临海市桃渚镇的洞港青年农场 。那里 , 是当地的一个红色地标 。copyright br />之所以来这里 , 是因为此地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 。但在1973年至1980年间 , 通过先后七批、329名临海下乡知青 , 在这里修筑塘坝、开垦盐碱地、种植棉花、滩涂养殖的奋力拼搏后 , 早已将这里改造成了一片幸福的新家园 。copyright br />
这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 不仅有着台州中学的红色印记 , 也诠释另一番“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奋斗精神 。copyright /font>
农场里的挑水青年 , 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 https://www./font>
“王馆长”是大家现在对退休干部王鸣的昵称 , 1974年7月至1976年11月 , 他作为知青 , 就在洞港青年农场上山下乡 。copyright br />这次 , 作为台州中学校友 , 王鸣带着00后“师弟师妹”们在农场实地参观、温故知新 。今日新鲜事br />洞港农场在海边 , 从台州中学出发 , 车程一个多小时 。农场里 , 除了当年留下的砖瓦老房外 , 跃入眼帘的还有大片橘林——这些 , 都是当年的“王鸣们”徒手开垦盐碱地后 , 栽种下的成果 。www.br />王鸣和同伴们的故事 , 也从这里开始 。br />
1973年7月 , 王鸣高中毕业 。那时他只有16周岁 , “16岁 , 是和大家一模一样的年纪 。”走在橘林间的田埂上 , 王鸣的这一对比 , 着实让这堂思政课有了别样的意义 , 也让在场的同学们有了更多共鸣 。www.br />
当时 , 因为年纪太小还不能当知青 , 无奈之下 , 王鸣当时先到临海通用机械厂当了半年钳工 , 等到1974年春天 , 洞港建了一个知青农场 , 他再积极申请后才被批准前往 。但初到农场 , 王鸣他们什么都不会干 。https://www./font>
“刚开始的一个星期 , 农场安排我们四个新青年为农场食堂挑饮用水 。那时 , 农场场部远离区所在地 , 尽是成片的盐碱地 , 连地下水都是咸的 , 不能饮用 。”因此 , 王鸣他们每天都得去离农场三公里外的龙头山挑山水 , 解决饮用水问题 。https://www.br />每人一天的任务是挑四趟水 , 这样才够一百多人一天的饮用需求 , “当时 , 我们个小力弱 , 要挑一百多斤满担的水是根本不可能的 , 于是每人只挑半桶水 。就是这半桶水 , 挑在肩上也要不时换一下 。” copyright br />一天下来 , 王鸣他们就累得腰酸背痛 , 肩膀肿得像馒头 , 三天下来人就吃不消了 , “那种劳动强度 , 是我们之前从未有过的 。” www.br />开地、垦荒、办厂 , 永不言弃的坚持 copyright br />在农场的三年时间里 , 一年365天除春节全国统一放假一周外 , 王鸣他们几乎天天出工 。冬天农闲时节是兴修水利的重要时间 , 他们必须把河道疏浚、地沟切好 , 做好疏浚排水 , 才可以使盐碱地尽快淡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