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从蒋介石的视角下分析,“攘外必先安内”是否合理且必要?

公元976年 , 宋太宗继位 , 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 寓意要做出一番新事业 。但当时宋朝国内矛盾重重 , 边疆外部势力同样蠢蠢欲动 。
先整治内部矛盾 , 还是先应对外部势力?
这个问题让宋太宗思考良久 , 最后 , 那个在民间传说里一辈子只读一本论语的宰相赵普上书道“中国既安 , 群夷自服 , 是故夫欲攘外者 , 必先安内 。”
1932年6月 , 蒋介石又把这话拿出来 , 旧活新整 , 在近现代历史上狠狠走了一步臭棋 。
当时老蒋在庐山五省清剿会议上提出 , 日本侵略是次要的 , 安定国内局势 , 集中力量“剿灭”工农红军才是首要任务 。从此开始了一边毫无底线的放任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 , 一边对中国宝贵的抗日力量痛下杀手的无耻行径 。
话说回来 , 站在蒋委员长的角度去考虑 , “攘外必先安内” , 到底有没有合理性?
攘什么外?安什么内?
其实 , 单从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本身出发 , 倒很难说是错的 , 但一旦落实到蒋介石的实践中去 , 就显得错漏百出 。
蒋介石|从蒋介石的视角下分析,“攘外必先安内”是否合理且必要?
文章图片

中原大战后军阀割据形势
后来 , 毛主席写了一篇论文叫做《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里面就说了 , 中国军阀林立 , 各军阀之间还有缝隙 , 互相猜忌 , 这就是红军生存的大环境 。
当时红军每到一处 , 地方军阀都分外紧张 , 倒不是紧张红军 , 主要是怕老蒋浑水摸鱼 , 各地军阀都是一边防共 , 一边防蒋 。实际上这也是老蒋的拿手好戏 , 派地方杂牌剿共 , 等打得差不多了 , 老蒋渔翁得利 , 一举两得 。
蒋介石|从蒋介石的视角下分析,“攘外必先安内”是否合理且必要?
文章图片

《长征》剧照
了解了这些背景 , 就能理解老蒋究竟为什么会喊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了 。
这会老蒋能完全控制的地区满打满算也就三四个省 , 西北、四川、贵州、两广 , 全都是听调不听宣的主 。安内是明安共军 , 实安军阀 。借剿共之名 , 收地方之实 。
但可惜共军和地方军阀都不是傻子 , 所以一番折腾之下 , 老蒋的目的没达到多少 。但地方军阀却是实打实地看出了老蒋剿共是包藏祸心 , 西安事变 , 兵谏抗日 , 虽然是爱国将领的个人行为 , 但各地军阀为了自救 , 阻止老蒋继续搂草打兔子 , 又在其中有多少推波助澜?
蒋介石|从蒋介石的视角下分析,“攘外必先安内”是否合理且必要?
文章图片

张学良与蒋介石
除了以上原因 , 老蒋要执行这个政策 , 还有一些别的内幕 。
从老蒋的日记来看 , 老蒋对军械精良 , 训练充足的日本军队 , 还是抱有恐惧之心 , 他认为和日军对抗 , 无异于以卵击石 。因此在日军问题上 , 他始终抱有侥幸心理 , 寄希望于国际方面尤其是国联能够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 。
况且 , 在日记里蒋介石明确地写道 , 东北三省只是名义上归属于国民政府 , 军政财大权都不在老蒋之手 , 因此老蒋也不“心疼” 。
蒋介石|从蒋介石的视角下分析,“攘外必先安内”是否合理且必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