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后,一定要回老家吗?

我们常在古装剧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垂垂老矣的官员想要退休辞官,通常都会说自己想要“告老还乡” 。这或许给你们一种感觉,古代官员在年老退休后都会选择回家养老,以此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古代官员退休后不待在京城这样的繁华都市安享晚年,而要回家养老呢?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官职高低,古代官员们退休后都要回家养老 。而当我们了解此中原委后,换作你是古代官员,想必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
古代官员退休后,一定要回老家吗?
文章图片
一、思乡情切,叶落归根
对于古代官员来说,一旦离开家乡出仕做官,那往往意味着再难回到家乡 。出于避嫌的原则,古代官员一般情况下不能在家乡本地为官,即使当到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无故也是不能返回家乡的 。
正因如此,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做官几十年后回家时,甚至出现了“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这样的局面 。对于古代官员们来说,为官的确足以光耀门楣,甚至改变自己的家族的命运,但也意味着自己与家乡的长久隔绝 。
因此,等到官员们达到退休的年龄时,他们已经阔别家乡几十年了 。对于这些思乡情切的官员们来说,回到家乡养老,安享晚年自然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乡愁成了官员们主动回家养老的一大动因 。
官员们回家养老后,还可以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幼年故交重新会面,在朋友和亲人的陪伴与照顾下生活,也有利于这些官员们忘却政坛上的风雨,回归到平凡生活中,和和美美地享受晚年的自由时光 。
此外,古人们大都有着“狐死首丘,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他们看来,回到家乡养老并终老于家中,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自己可以免受奔波劳累,静待自己的逝去 。在熟悉的家乡告别自己的人生,也是古代官员们选择回家养老的原因 。
因此,对于有着乡愁情结和传统观念的古代官员们来说,回到家乡养老几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绝佳选择 。而对于那些不愿意回家养老的官员们来说,他们如果想要留在京城,则要面临诸多限制,使得他们不得不打消念头 。
古代官员退休后,一定要回老家吗?
文章图片
【古代官员退休后,一定要回老家吗?】二、京城难留,成本高昂
尽管对故乡的思念和叶落归根的执念深入人心,但也并非所有人都会视家乡为最好的归宿 。在封建社会中,繁华热闹的京城往往就是整个国家各项条件都相当完善的地方,能在京城养老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为何古代官员们都不待在京城呢?
原来,与现在的北上广深大都市类似,古代京城的经济发展固然发达,但其生活成本也往往十分高昂 。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古代官员,也未必能承担得起高昂的生活费用 。这些古代官员即使有幸通过俸禄在京城谋得一席之地安居,如何支付高昂的日常生活费用也是一个难题 。
退休的官员自然能领到相应的退休金,但是相比于生活在京城的经济成本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支应 。因此,即便古代官员们在未退休前能够置办官邸,但在退休后仍然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
对于贫寒的官员们来说,自然是没有能力在京城中安居的 。而即使是积蓄丰厚的官员轻易也不敢留在京城,身处天子脚下的京城,官员们的一举一动往往格外引人注目,留在京城养老导致的危险系数之高也是不言而喻的 。
他们如果留在权贵遍布的京城,除了要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之外,还要解释自己的收入来源,未免惹来非议 。而如果回到家乡,正所谓“山高皇帝远”,自然要比在京城活得逍遥自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