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后,一定要回老家吗?( 二 )


三、户籍政策,都有限制
在官员退休后回家养老成为惯例后,针对官员退休后的去向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政策限制 。为了方便控制人口流动,我国很久之前就实行了户籍制度,即使是为官多年的官员仍然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 。
古代官员们退休后,身份就由官员转变为普通百姓,尽管身份地位仍然高人一等,但无疑也是要遵守户籍制度的 。在古代严格的律法约束下,人口流动是受到强力约束的,如果官员们无法取得京城户籍,那就只能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家乡,安心养老了 。
古代官员在户籍政策限制下,大都只能回到家乡安享晚年 。而如果滞留在外地不回,往往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南宋时关于官员退休后的流动作出过明文规定,官员离职后三年内必须离开当地,回到家乡,就连亲属也不能滞留 。
明朝时对于户籍制度的遵守更为严苛,一旦发现官员们在某地任职时买田置地,就会遭到革职的处分 。古代的统治者之所以会制定这样的条文,就是不希望这些官员们相互勾结,在退休后仍然在当地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干扰朝廷的法令施行 。
而一旦古代官员们回家,既可以满足他们叶落归根的淳朴信念,又可以逐渐清除这些官员在任职当地的影响力,保证朝廷的法度与权威,可谓一举两得 。
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古代官员们退休后回家养老而非待在京城,有着许多好处 。回到家乡的他们可以一解思乡之情,在家乡终老天年实现叶落归根的夙愿 。而即便官员们有其他想法,也受限于京城的生活成本和朝廷的政策限制,回家养老成了唯一可靠的归宿 。
正因如此,我们才不得不承认,古代官员们退休后回家养老既是一个明智之举,也是一个不得不这样做的客观事实 。无论官员们抱有什么样的想法,能够回到家乡养老,在风平浪静中终老此生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局了 。换作是你,恐怕也得这样做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