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的李敬妃来历究竟有多神秘?【多图】( 二 )
由此可见,李敬妃在这段时间是极得万历帝宠爱的,从下旨让敬妃葬入皇陵地宫的风波来看,这段时间李敬妃的恩宠甚至超过了郑贵妃,联系史料中关于李敬妃的死亡谜案,更让人觉得甚为可疑 。
死因成谜,一代宠妃的身后疑云
明代官方对外只说李敬妃薨,一般来说,没有说特意说因何而薨,就是指正常死亡或病逝,以李敬妃由宫女晋封才三年推断,她年龄不会很大,至多应也不超过三十岁,这很明显不会是寿终正寝,如果她不是因为外力致死,死于产后并发症的可能是极大的 。当然,这是先假设她是非外力死亡做出的推测,史书上可不这么认为 。
始贵妃李氏宠亚于郑氏,郑氏因其疾,使御药房内监张明纵药阴杀之 。—《明史稿后妃传》
明遗民万斯同曾参与清朝官修《明史》的修撰,编修成《明史稿》一书,最终定本的《明史》正是在此书的基础上修撰而成,《明史稿》中明确指出,李敬妃就是死于郑贵妃之手,郑贵妃利用了李敬妃的产后之疾,命人用药暗害,这很符合犯罪动机驱动犯罪的推理 。
文章图片
试想,李敬妃之死,最大的受益者不就是被分宠的郑贵妃吗,从李敬妃死后万历帝对她的态度来看,这个动机是成立的,而除了郑贵妃外,其实后宫之中还有一位受益者 。
所生两皇子,派与中宫王老娘娘为慈母,共育咸福宫 。—刘若愚《酌中志》
李敬妃之死的另一位受益者就是王皇后 。众所周知,王皇后无子,只有一个女儿,故而王皇后常年受制于郑贵妃,而李敬妃一死,她的两个儿子皆归于王皇后抚养,当然,妃嫔离世,没有儿子的皇后抚养妃嫔的孩子这是很正常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皇后并非没有嫌疑 。
不过,王皇后之后的种种作为似乎洗清了这一嫌疑,她处处帮扶皇长子朱常洛,并没有因为皇六子、皇七子是她的养子就为他们争储 。不仅如此,从常理推断,后宫嫔妃百花争艳远胜于一枝独秀,对于位列中宫的皇后更是如此,李敬妃的崛起是王皇后乐见其成的,多少年了,终于有人能够制衡郑贵妃,王皇后即使想霸占李敬妃的孩子也不会想失去制衡郑贵妃的人,何况她是中宫皇后,如果提出想抚养李敬妃的一个孩子,万历帝应该也不会拒绝,不必用这种激烈手段,得不偿失 。
那么,最大的嫌疑还是落在了郑贵妃身上 。
很多人认为,万斯同其人对郑贵妃是有很大成见的,当然,这怪不得万斯同 。万斯同的老师是一代名士黄宗羲,其父黄尊素乃是东林后七君子之一,东林党在万历末期和泰、天、崇三朝影响深远,而因为国本之争和明末三案,东林党对郑贵妃可以说是毫无好感,万斯同受到老师的影响,自然对她有很深的成见,故而他虽然言之凿凿,但并不能轻易认为就是郑贵妃害死了李敬妃 。清朝官修《明史》最终也删去了这一句 。
神庙贵妃李娘娘有疾,郑娘娘名下太监张明,医治不效薨逝 。—刘若愚《酌中志》
万历二十九年,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入宫后跟随司礼监大太监陈矩,他在崇祯年间写了一本记述宫廷见闻的史书,名曰《酌中志》,他就是刘若愚,这本史书意义非常,他以一个十分鲜见的角度记述历史,而且是外界知之甚少的宫廷史 。
根据刘若愚的个人经历,他的确应该知道很多宫廷见闻,所以,他记述李敬妃是因病医治无效而死,可信度相当高 。但是,他也指出,这个给李敬妃医治的御药房内监张明是郑贵妃的手下,而且,他以一种十分隐晦的手法在这句话之后写到:
彼时积言有如淳如衍之事,自此郑娘娘无有与分宠者矣 。—刘若愚《酌中志》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平台|抖音发布首份安全透明度报告 推动平台治理公开化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