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秋节有多重要?是何起源-趣历史网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中秋,有“团圆”之意,在这种内涵形式下,也有赏月、思乡等重要节日主题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秋节的节日主题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实际上,中秋节的产生,并非就是以“团圆”为起始主题,而“思乡”主题,是南宋时期才日渐成熟的 。本文通过中秋节的历史沿革,来浅谈中秋节的三大主题 。
一、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节的起源
在古代中秋节有多重要?是何起源-趣历史网
文章图片
中秋节的最初雏形,可追溯到古人对自然天象、特别是对月亮的崇拜 。《礼记》中有大量关于祭祀的内容,其中,西周时期,就有了“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的记载 。
到了秦汉时期,每逢秋分,皇帝便会派大臣祭祀月亮 。西汉汉文帝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写了一本《淮南子》,搜集和加工了大量和月亮有关的神话,包括“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对后世影响很大 。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文人们对月抒怀的诗文也逐渐多了起来 。陶渊明曾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沈休文曾写过一首《应王中丞思远咏月一首》,是较为早期的吟月的诗文 。但是,当时人们崇拜明月、对月抒怀不仅限于八月十五,诗中的“中秋”,只是指秋天的中间阶段,类似于“仲秋”,并不是指节气,而八月十五这天,也不是一个节日 。最有力的证据是唐朝文学家欧阳詹的《玩月》,其中记载:
【在古代中秋节有多重要?是何起源-趣历史网】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大热,云遮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乎玩 。秋之于时,后夏先冬; 八月于秋,季始孟终; 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 暑均; 取于月数,则蟾兔圆 。
按照欧阳詹的意思,当时人们喜欢在八月十五赏月,是因为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又因为八月十五这天月圆凉爽,因此这一天最适合赏月 。可见,当时人们之所以在八月十五赏月,并不是因为这是节日,而是因为气候合适 。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关于“月”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李白、白居易等人,对月亮的描写更是佳句频出 。以至于到了唐朝中后期,赏月成了士大夫在八月十五必做之事 。在《唐书·太宗记》中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一句话,正是因为这句话,很多人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 。如果从中秋的“赏月”习俗上来说,可以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 。但唐朝的中秋节,仅仅作为一种时令,并非“节”的概念 。真正把中秋定为节日的,还是在宋朝时期 。
宋朝时期,文化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赏月的风俗融入了更多的娱乐和市井元素,也就是说,到了宋朝,中秋赏月已经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了,民间也逐渐形成了习俗,并且在这一天注入了诸如“团圆”等节日主题 。到了南宋时期,朝廷正式颁布假宁令,中秋节这一天官员可以休假一天 。从此开始,中秋节才正式成为了“节” 。
在古代中秋节有多重要?是何起源-趣历史网
文章图片
二、月若有情月长圆:北宋中秋的“团圆”主题
有唐一朝的铺垫,中秋月圆之夜,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在这一天赏月、吟诗抒怀 。到了宋朝,这种传统流传更广 。不仅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民间也有中秋赏月、嬉闹、举火把等习俗 。
赏月虽好,但并不是年年都能赏月,比如遇到极端天气,无月可赏,岂不扫兴?于是在这一天,人们开始邀请好友欢聚一堂,若是无月,最起码一家人能够相聚一起饮宴 。以士大夫晏殊为例,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和王君玉是至交好友,每逢中秋,二人都会在一起赏月 。有一年中秋,因为天阴,没有月亮可赏,晏殊便十分扫兴,王君玉便写诗助兴,并且把两家的妇孺们都叫到了一起,两家人欢饮到第二天天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