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秋节有多重要?是何起源-趣历史网( 三 )
中秋之夜,这首诗本来思念家人,到最后却感叹祖国山河沦落,南北骨肉分离 。
公元1174年,南宋宋孝宗淳熙元年的中秋之夜,著名南宋词人辛弃疾写了一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曰:
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抗金人士,这首词他是写给好友的,借用中秋月圆之夜,来抒怀山河破碎,收复故土的心愿 。虽然没有体现“思乡”,却把充满了家国情怀 。可以间接地说明南宋文人对中秋节怀念故土的情怀 。
实际上,靖康之耻后,宋朝失去了半壁江山,偏安一隅,为了避免战火,大部分富商、士大夫都迁居南方 。但中国自古就安土重迁,远离故土后,人们对北方的土地和离散的亲人愈加思念 。文人们可以以诗词抒怀,底层百姓们则只能通过中秋之时,遥望明月当空,寄托思乡之情,因此“思乡”的节日主题,在民间发展很快 。
除了政治环境外,理学的发展,也对“思乡”主题的形成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文章图片
到了南宋中后期,理学发展迅速,儒家所倡导的“忠孝悌节义”更被社会所倡导,每逢中秋节,人们陪伴家人、孝敬父母、成了节日必备的情怀,因此,中秋节从一个节日,逐渐加上了一些伦理的意义 。久而久之,当人们孤身在外,或者远离故乡时,这种“思乡”之情就不仅仅是一种节日传统,而是伴随着骨子里的伦理驱使 。
综上所述,中秋节从唐朝的“赏月”,到北宋时期的“团圆”,到了南宋时期,“赏月”和“团圆”的节日主题犹在,由于政治环境和理学的发展,中秋节又形成了“思乡”的另一主题,多种节日主题相交汇,形成了更加丰富的中秋节日主题和习俗 。
四、千里共婵娟:总结中秋节三大节日主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形成和发展,都深受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才让传统节日保留了它的稳定性和发展活力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月亮的崇拜,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到了唐朝时期,“赏月”成了中秋的一大风气,后来逐渐形成习俗 。北宋时期,士大夫风气的转变,中秋节加入了“团圆”的节日主题,并且由士大夫阶层传入民间,和中国的农耕文明相融合 。南宋时期,由于历史原因和理学的发展,“思乡”的节日主题开始融入,形成了中秋节的重要节日文化 。
赏月、团圆、思乡这三大节日主题,被后世完整的继承和发展,促成了中秋节在传统节日中的独特地位,经久不衰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年轻人|肯在游戏里花648的年轻人们,开始抢购打折的临期食品了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天翼空中上网产品:支持在线音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