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从广协到第三方公司,打击互联网广告无效流量须产业合力

最近10年来,中国互联网广告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在2020年达到近8000亿。然而蓬勃的发展也滋生出巨大的流量作弊空间,形成黑灰产业,对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尤其是短视频出现以来,黑产链条呈规模化发展,给广告主带来百亿级损失,最终都转嫁至消费者身上。
打击互联网广告数据造假和作弊行为需要整个行业生态的共同努力。广告主需要提高维权意识,媒体需要严格自律,增强自身的反作弊能力,第三方监测公司应增强提高异常流量检测技术,承担起“黑灰产警探”的角色,而行业协会在此基础上要统一标准,与行业技术公司配合去做技术上的支撑,帮助行业建立共识。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而且在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市场。铲除行业毒瘤,建立起行业规范,与全球市场接轨是必然的选择。
如何发现无效流量?
从互联网广告诞生的第一天起,无效流量就出现了,社交媒体与短视频的出现更是让流量造假更加猖獗。你一定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李湘直播带货貂皮大衣,162万人在线观看却无一人购买;380万粉的上海时尚博主“张雨晗YuHan”为品牌发布微博广告后,店铺的“流量和成交量都为0”。这些案例背后都有无效流量的身影。
秒针系统总裁赵洁表示,无论是监测技术还是异常流量的整个造假技术,都在发展,且分布的特征、特征涉及的面会越来越多,呈现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多。当然,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异常流量过滤能力不断强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二者处于不断博弈状态。
异常流量通常分为GIVT(一般无效流量)和SIVT(复杂无效流量)两类,一般无效流量是指使用常规的过滤方法就可以识别的无效流量。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助理、会员部主任、互联网广告委员会秘书长霍焰表示,“中广协组织行业各方力量制定并发布了团体标准《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监测及验证要求》(T/CAAAD 002—2020)》,其中包括了GIVT相关标准,并且动员全行业加入到GIVT工作组当中,充分发挥媒体、广告主、第三方、数字营销公司的作用,产生GIVT数据库供全行业参考使用,这也是组织全行业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建设的表现。”
产业|从广协到第三方公司,打击互联网广告无效流量须产业合力
文章插图
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助理、会员部主任、互联网广告委员会秘书长霍焰
复杂无效流量是指需要进行更深度的分析,多个考察点一起认证,且进行一些人为上的干预,才能分析和识别出的无效流量。
“SIVT实际上更多的是规则,你要发现基于规则去把它‘捞’出来,其实我理解的是每家企业都有不太一样的标准。比如结算方式,有些是按照曝光结算,有些是按照点击结算,但是有一些广告它只有点击没有曝光,正常的广告怎么会没有曝光就出现点击,很明显这就是一个异常流量。”赵洁告诉TOP君。
国际规则认证难
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在过去20年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虽然在规模上已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在行业规范上还有很大差距。就拿异常流量监测来说,缺乏一个行业共同认可的、高度标准化的行业规范。
秒针系统是国内较早意识到需要进行行业规范性认证的公司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申请MRC认证、且至今唯一完成移动应用内曝光测量指标合规审计的第三方公司。秒针的这一阶段性突破,有助于推动国际广告曝光统计标准在中国落地,促进中国营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早在13年我加入秒针的时候,就知道已经在做MRC的申请了。当时主要是受到业务的驱动,我们当时的很多海外大客户,全都要求他的供应商一定要有MRC的认证。相当于说你要完善自己的方法论,要让国际(品牌)接受,我们就必须去做这件事。所以那时候其实也没多想,就是认为应该做。但是做到后面的时候才意识到,说MRC非常有必要,因为它帮你把整个公司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技术流程进行审计规范的。这么多年来,秒针给市场的印象是非常严谨规范的,这多少都跟认证有关系的。所以这个对我们内部的改造和挑战很大,意义也很重大。”赵洁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