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v|零售商家全域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思考
编辑导语:线上线下的经营方式各有差异,零售商家应当如何应对复杂的经营业态实现全域一体化?这就要求对零售商家在公私域运营差异背后的诉求有所了解。本篇文章里,作者就零售商家在线上与线下的差异、差异背后的诉求、以及如何在私域内解决诉求等方面做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文章插图
发帖内容是关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 零售商家在线上、线下的差异;
- 零售商家在线上、线下差异背后的诉求;
- 在私域内,怎么帮助商家解决这些诉求。
天猫、京东:线上销售的主要阵地,商家的长期线上合作伙伴。
抖音、快手:打造品牌影响力、KOL生态,较低成本获取客户,非主要销售渠道。
Pdd、唯品会:清库存、大规模走量,保证健康的售罄率。
微信私域:协作线上、线下资源的纽带;用来盘活会员体系、二次触达、拉高复购。
2)线下:线下业务占80%的GMV,是存量的竞争。商家需要管理好既有业务。
门店业务:门店因为物理隔离,仅能辐射周边3-5范围客户,导致到店流量固定,进一步导致需求总量有限;所以线下门店之间是在客户总需求恒定的前提下进行竞争。在商家经营能力恒定的前提,工具无法开源,仅能帮助商家节流控制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2. 线上线下的GMV逻辑不同,导致对工具的需求不同线上逻辑: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频次。线上的工具是为了帮助商家提高4个指标,达到更高的GMV。举例如下:
- 流量:淘宝直通车、抖+投放;
- 转化率:免密支付、拼多多取消购物车、取消加购行为;
- 客单价:各种线上营销工具(打包一口价、满减送、拼团、加价购);
- 复购频次:高频次触达、基于历史行为的推荐。
线下逻辑:核心目的在降本提效。
仍然在思考中,还没有抽象出一个公式。不论有没有互联网、有没有系统,商家的线下经营仍然存在。互联网诞生之前,零售就在,交易就存在,不会因为没有工具记录不了客户身份、不能自动对账而停止交易的行为。工具可以做的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来帮助商占更多市场份额。比如收银机、WMS、OMS、CRM等。
PS:同样的工具在线上线下的使用诉求不一样。比如:打包一口价线上位了提客单、线下为了清库存。
二、零售商家在线上、线下差异背后的诉求PS:公域私域目前看是隔离的,商家把经营资料(最重要的是人)作为私有资产,不允许被平台掐脖子。以下仅讨论私域场景下。
前提:
商家在经营中不会特别把线上线下割裂开,即使渠道特性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挣钱。在商家视角里,线上是售卖渠道、线下也是售卖渠道,凭什么分开?分开才是莫名其妙。以前犯过一个错误,总觉得商家是两套体系经营,代入了互联网从业者的视角,并没有从一个经营者的初心出发。
我把线上线下比作是一家的哥俩。哥哥弟弟各有优缺点,为了打拼事业,各自拿出优势来弥补对方的缺点。
1. 线上经营
- 优点:不受时间、空间的管控,随时随地可以售卖;无商品限制,小小屏幕可以承载商家所有SKU的野心;可以触达全国的流量渠道,加上物流可以服务更广阔的客户;数据的可记录,点击、浏览、跳转均可数字化解析。
推荐阅读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商家|网购衣服7天内退货被拒,女子多次反映未果,商家晒出数据打脸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平价零售|平价零售悄然走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 商家|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
- 凤鸣村|去岁我市农村电商零售额43亿元
- 内衣|电商家坦言这5类商品,最好去实体店买,否则吃亏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