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你们咒骂互联网的理由,全是错的( 二 )



显然,问题出在了工业部门本身,而不是互联网产业对金融资源的争夺——不管互联网产业存在与否,没有人会投资无利可图的产业。比如,美国这次为了疫情大规模货币放水,资金大量在商业银行中沉淀,并没有流向无利可图的工业部门。

产业|你们咒骂互联网的理由,全是错的
文章插图
▲美国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图/网络)
也正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制造业部门陷入了高成本、低利润、低增长的困境,才会发生产业转移,而不是因为钱都被互联网产业圈走了。谁会去投资一家明天就有可能因为环保不达标、工会要涨薪而面临倒闭的工厂呢?钱趴在账上也不会流向风险远远大于收益预期的经济部门。

【 产业|你们咒骂互联网的理由,全是错的】无论有没有互联网产业,工业制造业的转移都会发生。互联网产业对这一过程的影响是复杂的,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服务或许加速了产业转移的进程。

但是,互联网个人业务的发展降低了生活成本,缓解了通胀带来的物价压力,部分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对工业制造业部门是有利因素。这在生活成本指数很高的中心城市尤为显著。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产业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工业制造业转移产生的失业压力。
02
互联网产业促进就业
人们总是担心技术发展造成失业率攀升,然而这是一种误解。这种担心自工业革命以来反复发生,但是从未“噩梦成真”。

人们容易忽视一个显著的事实:新技术的替代升级消灭了一部分就业岗位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技术的新旧替代总是伴随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从而为就业市场创造了更多新岗位。

比如说,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但是催生了UP主、主播、博客写手等新媒体满足了人们更多的信息需求,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甚至是新的职业。因此,互联网产业发展和此前的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一样,为就业率增长做出贡献。

产业|你们咒骂互联网的理由,全是错的
文章插图
▲近年来直播行业在国内迅速发展(图/图虫创意)从美国失业率历年数据来看,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失业率下降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经济因产业空心化、长期通胀等因素衰退。1992年时美国失业率达到了9.61%,逼近了10%的警戒线。

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美国互联网产业进入了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失业率也随之逐年下降,2000年时已经下降到5.69%。尽管此后发生了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这场危机造成了失业率升高,到2003年达到峰值8.77%,仍低于1992年的水平。

2008年美国爆发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次贷危机,美国的失业率再次激增。带领美国经济走出危机阴影、稳定就业是再次进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2015年,次贷危机的阴影还没有消失,但是经历了几年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美国失业率回到了5%左右的安全线。

尽管互联网产业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偏向年轻、高学历人群,无法完全消化工业制造业转移后遗留的失业问题,但是对缓解失业压力的贡献依然是明显的。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发达国家,本土互联网产业不发达的欧盟,多年来年轻人失业率远高于整体失业率,有的年份竟然高出近10%,比美国高出近一倍,已经成了困扰经济的顽疾。

2018年,美国的互联网行业创造了近60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占美国就业岗位的4%。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为3.9%,如果没有互联网创造的就业岗位,失业率将会翻倍,与欧盟基本持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