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青少年|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文章插图
开展专项整治
近日,国家再一次开展专项整治,主要针对三大块。
第一,“饭圈文化”。围绕明星饭圈在应援打榜、控评、热门超话、刷流量、言语攻击等各个方面。
整治粉丝群体集体出现集体违法、违规和发布不实信息等行为。
第二,综艺节目。自从国内疯狂引进外国综艺节目,尤其是以日韩为主,我国的综艺节目数量直线上升,在收视率大红大紫之后,质量开始下滑,于是制作方就想到了“炒作”,
针对过度炒作、营销、过分追求商业利益以及传播畸形偶像文化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治活动。
第三,明星偶像。吴亦凡事件拉开了大力整顿的序幕,估计娱乐圈的某些明星会收敛点。
下一步将加强对明星信息和行为的规范,强化相关账号的管理,加强对娱乐圈资本流向的监督。
笔者把这三点“降温手段”总结一下:
第一点规范“粉丝文化”,第二点规范平台营销。第三点规范明星偶像行为。
接下来,我们就从饭圈文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变质,怎么做解决这3个角度来聊一下饭圈文化这个不讨人喜的话题。
饭圈文化既是一种粉丝文化,又不是纯粹的“粉丝文化”。
所谓饭圈表面上是“粉丝团体”的代名词,也有些人称之为“后援团”。
但其实现在的饭圈早已是资本控制下的团体。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最终是为明星和其背后的团队服务的。
一个艺人的“盈利水平”,可以从他代言的产品大小和多少得出,艺人赚到的钱并不是全部入自己的腰包,而是很多人参与分成,只不过与韩国娱乐圈不同的是,中国明星拿的常常是大头。
青少年|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文章插图
流量为王的必然产物
因为好的作品所影响的时间和范围,远远没有营造热点和扩大饭圈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大。
有能力的艺人靠的是作品,没能力的艺人靠的是饭圈。把上千万的“饭圈”打理好了,就能产出无限的可能。
所以,绝不能小看这个“利益团体”,他们可不是松散的一群闲人,而是一个个有着明确目标和任务的组成者。
团体成员为了明星甚至可以“豁出一切”,每个团体都有几个引导“内部舆论”走向的KOL,可以称之为“粉头”。
他们的任务就是号召成员无条件帮助明星打榜冲榜、反击黑粉、引导舆论走向、制造超话。
在这个“组织”内部只允许一种声音出现,那就是“绝对的支持”。
看到这里,有些人是不是想到了“传销”,论“洗脑”能力,饭圈文化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饭圈”比某些专业的公关团队,还要“靠谱”。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公关需要明星团队掏钱,而对于饭圈,明星连钱都省了,“饭圈”自愿掏钱作为“公关”的经费。
不要单纯地把“饭圈文化”划分为简单的追星行为,二者其实完全不一样。
过去的“追星”是这样的。
大家喜欢某个歌手或者演员的时候,经常会优先选择听他的歌或者看他的影视作品,
偶尔也会承认他的某些“作品”质量确实一般,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白嫖”。
现在大部分人“追星”基本都处于这个理性的白嫖阶段,后来由于知识产权需要付费,以及平台的限制,我们可能需要花几块钱,充个会员。不过这些行为基本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饭圈文化”不同,成员就跟在公司上班一样,你需要把“偶像”当成自己的老板一样,对其负责。
第一要务:维护好偶像的形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