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二 )


第二要务:帮助明星夺得“桂冠”。
第三要务:反击一切“不同声音”。
必须做到这三条才是一个合格的“粉丝饭”。
青少年|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文章插图
失去理智的追星一族
只不过与在公司上班不同的是,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是有工资可以拿,而“饭圈文化”多数是粉丝自掏腰包,无偿为偶像付出一切。有些人把这称为“狂热”,不过笔者还是觉得“无脑”这个词比较符合。
可能这么说,有些人就要对笔者口吐芬芳了,其实笔者没有其他意思,笔者只是想不通一个常理。
有些粉丝拿着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给明星疯狂打榜做付费宣传值得吗?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就算你家不差钱,这凝结在劳动中的时间价值怎么算?有些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愿意扔给谁就给谁,那笔者无话可说,只能竖个“大拇指”给你。
从前有个小女孩跟自己妈妈发生争吵之后,选择离家出走,可她毕竟是个孩子,走在街头又冷又饿。街边摆摊的阿姨看她可怜,便给了她一碗馄饨。小女孩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边吃边说:“您真是个好人,要是我妈妈有您这么好就好了。”
卖馄饨的阿姨说道:
“傻孩子,你想想你妈妈把你养这么大,付出了多少,给你做了多少次饭,而我仅仅给了你一碗馄饨。”
小女孩听后恍然大悟,跑回家时正看到正在给自己做饭的妈妈,瞬间泪如雨下。
其实,
世界上最好的“明星”,不是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偶像,而是为你每天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父母”。所以真想追星,不如追父母。
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赚钱养家,为了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操劳,而自己有时候连声谢谢都没有,为父母花钱时心疼,为偶像甘愿自掏腰包。对父母感情不深,唯独对明星情有独钟。
明星在群里空降,你跟吃了蜂蜜一样开心,明星在群里发个照片,你兴奋地飞了起来,回头,父母跟你打个招呼爱答不理,跟你开个视频,你嫌烦,这是何道理?
笔者不知道什么时候饭圈文化成了这样一种形态,为什么就甘愿被人“利用”?
整天心疼这个心疼那个,打赏这个打赏那个,把钱都扔给了明星团队、平台和背后的资本家。每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打卡,冲榜,为他们免费安利宣传,控评,自掏腰包地做着公关所作的“苦力”。
然而你得到了什么?就为了满足和明星见过面,吃过饭,合过影的虚荣心?
事实上,在他们眼里,
他们的成功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甚至连你是谁,你的名字都没听过。所以悔悟吧,理性追星。
不要把你无私奉献的精神给错了,如果真想给,不如给你身边的至亲之人,因为他们才是你的“根”。
青少年|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文章插图
饭圈为什么会变质?
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从成员组成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的心智、三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和形成。做事容易头脑发热,欠冷静思考,而且极易受到鼓动,自身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很容易被人控制和利用。
为什么饭圈的成员是青少年为主?
很简单。
正常成年人哪有那么多时间,为他人做那么多事,多少人是在为生计奔波,回到家吃完饭倒头就睡,第二天还要继续奔波。
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或事投入过多的情感之后,很难理性看待问题,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痴狂”的地步,这就跟恋爱中的人一样,有时候完全不顾父母反对,然而结局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前段时间发生的重庆杀子案,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