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划|用户体验|如何探索前瞻性的用户体验策略( 二 )


三、前瞻性用户体验策略探索流程通过总结 2021 广州车展和 2022 北京车展两个项目的座舱体验策略设计流程。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体验定位——分析阶段——概念主题——体验策略方案
企划|用户体验|如何探索前瞻性的用户体验策略
文章插图
3.1 体验定位主要通过团队共创的方法,为概念产品聚焦和定位一个用户体验方向,可以是一些情绪故事,也可以是一些意向图。在以往设计流程中,UX 研究在内外造型确认之后才介入项目,基于内外造型探索体验策略。最新的项目中,UX 研究在项目企划初期就介入,和内外造型同步输出方案,一方面体现出 UX 研究的前瞻性,其能为内外造型提供更多策略灵感,而不再仅仅是立足于他们的方案上;一方面也给了 UX 研究更多空间,同时也代表了更多挑战性。
3.2 分析阶段即在对概念产品的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标产品分析、概念灵感输入等方法,对未来的驾乘可能性和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为概念主题提供启示。
3.3 概念主题通过团队共创、脑暴等方法,输出能够体现企业设计理念和未来生活方式的用户体验主题。例如小鹏 7 月份推出的 P5,主打体验主题“朋友的私人影院”
企划|用户体验|如何探索前瞻性的用户体验策略
文章插图
3.4 体验策略方案基于概念主题,通过交互流程、用户旅程、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输出用户体验策略;以及通过功能需求清单为下游 HMI 设计团队输出功能需求,使得主题和策略进一步在车机系统上呈现。各阶段的流程关系虽然是线性表达,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各个部门互相共创,流程反复重叠和循环,直到输出最有效的方案,能够有效驱动下一阶段的工作展开。
且在项目整个开发周期中,UX 研究应该尽早介入项目中,参与产品的概念定位。
四、前瞻性用户体验策略探索方法尽管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方法帮助设计师输出设计策略,数据分析、业务需求、可用性测试等等,这些方式都是基于了当下的用户体验感受,对于前瞻性的用户体验如何探索,在此分享一些项目中使用过的方法经验。
4.1 模拟用户法(模拟画像,模拟故事线)用户画像和故事板是最为广泛应用的设计工具,通过对用户的观察而抽象出来的虚拟用户模型和在具体情境下的用户使用产品行为。由此来帮助确定设计目标和策略。而虚拟用户法则是把“观察”的研究行为都替换成“合理设想”甚至是“脑洞幻想”。通过2个案例经验,梳理了虚拟用户构建的流程。
企划|用户体验|如何探索前瞻性的用户体验策略
文章插图
STEP1:设想世界背景
既然是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首先就需要脱离现有世界的价值背景,如写小说一般,设想一个可能存在的世界背景,例如我为广州展车设立了一个“万物主动感知”的背景前提,在这个世界中,所有产品都拥有主动感知的能力,和人们产生主动交互。
STEP2:构建虚拟用户
在你设立的世界背景中,人类会有怎样的心智模式?或许不用工作、或许缺乏情感交流。都可以打开脑洞去构建一个虚拟世界的用户。
STEP3:虚拟故事线
第三步就需要在你设立的世界背景中,你构建的这类心智模式的用户,在和产品交互中会有哪些新的体验感受,亦或是新的用户需求。例如在“万物主动感知”的背景前提下,我认为车像人类一般感受到用户的情绪,并做出相应反馈:语言和动作的安抚、递上一杯水等等。通过虚拟用户的方法,可以快速打开前瞻性的思维,避免设计师仅着眼于当下,无法实现体验创新。
4.2 脑暴/工作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设计创新中,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且不开放的。几乎每个企业和部门都会用到脑暴的方法,让参与者的想法建立联系、互相碰撞。关于如何开展一场高质量且有效的脑暴,也有不少业内人分享了经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聚焦前瞻性思考时,不仅从用户出发,更要从未来出发的体验创意脑暴流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