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信,全面"今日头条化"?( 三 )
但是,当算法分发深度介入后,对于那些基于微信的私域流量玩家来说,微信平台所一以贯之的流量生态和逻辑,可能要被彻底颠覆。
从本质上来说,算法的介入,是对社交关系链的重构,是对私域流量的消解。将庞大的微信流量沉淀在平台的公域流量内,也是微信商业化提速的重要推动力。
“微信好友、社群这些私域流量玩得再好,不如将心思放在摸清机器算法的脾气上。”有内容创作者表示。
算法的价值观算法作为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它在提高效率上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各界对于算法过度使用所带来的利弊的讨论,从未停止。
此前,有媒体曾发文直指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里造成悲剧频发,引发外界关注算法积弊的讨论。而算法在内容平台上的使用,则引发外界关于其是否会造成“信息茧房”等问题的担忧。
近期,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开展网络算法推荐综合治理,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
在立法层面,国家有关方面也不断有新的动作。据公开报道,在即将提请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对“算法推荐”等涉及个人信息自动化决策的概念和处理规则进行了明确规范。
“包括用户画像、算法推荐等,应当在充分告知个人信息处理相关事项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草案中明确表示。
与此同时,草案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拒绝的方式。
监管层向算法“动刀”,传递出的意味十分明确:算法,也是有价值观的。如何将“算法”关进“法律的笼子”里,而非把人困在“数字围城”里成为算法的奴隶,监管层已有明确态度。
作为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国民级应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内容和信息平台,微信如何把握好算法对个人社交关系链的破坏程度,如何平衡好用户信息保护与算法推荐的效率要求,都是现在的微信所无法预料和把控的。
算法是座大山,有人爬上山顶,有人被压在山下。当这座大山开始松动,身处山中的人,终将命运难料。
在算法的加持之下,未来,微信可能会成为今日头条,或者成为其它,但唯独失去了自己。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扫一扫|微信安卓 8.0.18 正式版发布:『支付』改名为『服务』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
- 微信|微信状态还能这么玩?自动加上“监控”,好友吓坏了
- 微商|微信朋友圈上线折叠功能,微商的末日将至
- 大数据|中国电信:今日对大数据行程卡相关设备进行紧急扩容,异常已恢复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苹果|微信正式反击,马化腾给苹果出难题,库克进退两难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