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类|告别“陌陌”,“Hello”七夕( 三 )


文章插图
时间跑进2021年,类似阿月的Z世代,或许有兴趣“考古”爱情公寓前几季,但对于剧中出现的陌陌APP却兴趣缺缺。
仅从用户时长来看,后浪似乎在逐渐“抛弃”社交类APP。
今年6月,中金公司预计称,在移动互联网总时长增长放缓同时,三大视频平台(字节系、快手系和微信)总时长行业占比将从2020年37.8%增长至2025年53.6%, CAGR 10.6%。
其实,不仅有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横刀夺爱”,陌生人社交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多:在打游戏的过程中处CP;在QQ音乐的“扑通”、网易云的“云圈”找同伴;在贴吧、微博上通过发帖、引发情感共鸣。
95后的探探用户Amy向「不二研究」称,相比毫不了解的聊天,她更喜欢有互动的沟通更显成效。于是她在选择了游戏社交之后,由于闲暇时间有限,最终还是弃用探探。
2019年,Mob研究院发布的主要陌生人社交用户职业分布表显示,在时间段,陌陌APP57.9%的用户年龄分布在25到34岁,35-44岁的用户占比为19.2%。仅在2019年6月,陌陌APP25岁以上的用户超过八成。
社交类|告别“陌陌”,“Hello”七夕
文章插图
在同一报告期内,探探41.2%的用户在24岁以下,但25岁以上用户依然占大多数。
不仅如此,多位陌陌和探探的双重用户向「不二研究」表示,尽管陌陌和探探都增加了直播业务,但相对于抖音和快手直播氛围,社交APP的直播还是缺乏多样性、少了吸引力。
此外,部分受访用户称,陌陌APP鱼龙混杂、私密性不高,而“杀猪盘”的种种传闻,让其对个人隐私、资金安全等充满担忧。
社交类|告别“陌陌”,“Hello”七夕
文章插图
“不是社交类APP变差了,而是时代变了。”在一位社交类APP的前员工看来,不少社交类APP刚“出道”之时, 依靠“擦边球”buff加成吸引大批用户,并能有效达成社交关系;但随着监管力度加强、短视频崛起,社交类APP近年来明显“降温”。
在「不二研究」看来,已经诞生10年的陌陌,社交类APP的标签已经深根蒂固;在用户感知端,极容易覆盖其它新的认知标签。
从陌陌更名为Hello Group,或有助于打破固有印象,但能否赢得后浪欢心、重新霸屏APP使用时间,Hello Grou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ello 会是十岁陌陌的新生吗?十岁生日,于少年而言,甚至称不上成人礼。但是,在迭代迅速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十岁的APP似乎已经老了。
诞生于2011年的陌陌,似乎显示出“初老症”:传统直播业务放缓、用户增长遭遇天花板;即使加入“新鲜血液”探探,也并没能缓解困局。
作为社交类APP,它同样直面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竞争,后者正在对用户时间进行疯狂抢夺。
甚至悲观一点,当Z世代的“后浪”不断追逐新浪潮,许多传统APP面临被时代抛弃的危机。
“Hello”!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朝气蓬勃的世界宣言。更名Hello Group,会是十岁陌陌的新生吗?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换名Hello,能给陌陌换来新故事吗?》陆玖财经
2《陌陌改名HELLO,或要与唐岩时代彻底告别》,视听观察
3.《越赚越少的陌陌,就靠“后浪”探探了?》,开菠萝财经
4.《营收、利润双降,收购“探探”已成陌陌最大败笔?》,博望财经
不二研究郑重声明:文中观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就此提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谨慎理性作出投资决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