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真假」黄仁勋、美国「电车焦虑」和「造车」的富士康|极客一周


电动车|「真假」黄仁勋、美国「电车焦虑」和「造车」的富士康|极客一周
文章插图
黄仁勋 4 个月前的发布会被指「造假」,官方辟谣;美国砸 1740 亿美元补贴电动车,没特斯拉的份;富士康「造车」已定。
采写 | 靖宇
电动车|「真假」黄仁勋、美国「电车焦虑」和「造车」的富士康|极客一周
文章插图
真假老黄人们总是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又总是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很容易让人们搞混臆想和现实。
本周,在计算机图形盛会 SIGGRAPH 2021 上,英伟达公司发布了一部纪录片,讲述几个月前英伟达的发布会上,团队利用技术,在中间的 14 秒偷偷换上了「皮衣主教」黄仁勋的虚拟人的「造假」过程。
SIGGRAPH 大会本身就是图形图像计算领域专家的年度大会,像英伟达、AMD 这样的显卡大厂除了发布工作站类产品,搞一些彩蛋娱乐一下业内同行,再正常不过。
电动车|「真假」黄仁勋、美国「电车焦虑」和「造车」的富士康|极客一周
文章插图
黄仁勋「虚拟人」形象其实只有 14 秒|发布会视频
神奇的是,本来一个偏业内的新闻,在国内自媒体手里,赫然变成黄仁勋 4 月整场 1 小时 48 分钟的发布会,全部是虚拟人在演!就是这样一篇「震惊体」的稿子,瞬间被转成了 10 万加。
鉴于假新闻传的实在太猛,英伟达不得不回应,表示只有临近结尾的 14 秒中才是用了黄仁勋的虚拟人形象,并非整场。
稍微对图形计算有一点常识,就能了解,即便是好莱坞大片,不论是使用表情捕捉,还是计算机创造的虚拟形象,即使做得再精致,依然难以骗过观众的眼睛。英伟达的 Omniverse 固然厉害,但还不至于厉害到创作出一个不会引起任何恐怖谷效应的虚拟人形象。
另外,以不被观众发觉的水平制作一段长达 1 小时 48 分钟的视频,其成本可能难以估计,虽然英伟达早已是千亿美元市值的显卡巨头,但是市场部能否拿到如此高昂的预算,还是要打个引号。
但是,和 10 万+的阅读量相比,常识失去了意义。
当「元宇宙」、「虚拟人」成为又一个风口的时候,谁都想看到行业的技术突破。朋友圈疯狂的转载背后,大概是人们对某些行业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热情。
黄仁勋的虚拟人,在你家客厅开完一整场发布会的日子一定会到来,黄仁勋自己也一定非常期待那个时刻。
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现在。
电动车|「真假」黄仁勋、美国「电车焦虑」和「造车」的富士康|极客一周
文章插图
美国的电车焦虑据说,苹果公司和好莱坞有一个不成文的合约,只有正面角色可以使用苹果产品,反派只能用戴尔或者黑莓。如果再加一条,就是新潮、年轻的角色,都开丰田普锐斯。
早在特斯拉成军之前,通用、日产、丰田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曾经推出过纯电的电动车,只是销量「感人」,真正留下来的也就是日产 Leaf、丰田普锐斯等仅有几款混动车,其他的都成了维基百科中的史料。
风水轮转,在 30 年后的当下,曾经被美国传统车厂嫌弃的电动车,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救赎。
不久前,拜登在白宫草坪上签署行政令,到 2030 年时实现新能源新车销售占比达 50%。和他站在一起的是通用、福特和菲亚特母公司 Stellantis 等汽车大厂 CEO。
为了让「美国汽车再次伟大」,拜登在之前发布的 2.3 万亿「一揽子计划」里,有 1740 亿美元是拨给电动车行业的,这「电车补贴」,比架桥修路的「基建」援助更高。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确切的说,是一个大排放量燃油车轮上的国家。对于一个会嘲笑有人开普锐斯的国家来说,可以想像老美的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态度。即便有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领域的头羊,美国电动车的渗透率也仅仅达到 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