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赖网红单品?新消费品牌持续打造口碑的武器会是它吗?
编辑导读:新消费品牌最近不断涌现,铺天盖地的营销打造网红单品。但是,如何突破营销热度周期,利用产品体验的口碑引爆市场,或通过系列单品的品牌塑造实现品牌的持续增长,仍是很多新消费品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文章插图
新消费风潮下,品牌依靠单点打爆市场已成为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如何突破营销热度周期,利用产品体验的口碑引爆市场,或通过系列单品的品牌塑造实现品牌的持续增长,仍是很多新消费品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中,云听CEM创始人&CEO刘宝强从新消费品牌的长期主义发展、客户体验制造的行业“马太效应”、“体验”和“营销”的关系、客户体验如何落地等多个维度,将话题继续延展和纵深。
一、新消费品牌单点打爆,体验支撑持续发展消费品在不同阶段的打法是不一样的。开始阶段大多是单点打爆,但要强调的是,单点打爆并非仅指代营销层面,而是指某个产品的体验口碑。
比如「Ubras」最开始主打“无钢圈”,“无钢圈”赢得用户口碑之后,又提出了“无尺码”。“无钢圈“的核心是舒适,但是单靠这一个爆点品牌很难获得持续增长,因此在引爆口碑之后,「Ubras」又很快开始了产品迭代。它取胜的关键点是一个又一个新的创意,再加上一套又一套新的体验点,最终在短时间内通过集中的流量的注入,扩大了传播效应。
文章插图
近两年持续热卖的「添可」洗地机,一开始主打的概念是“扫拖一体”,但是后面马上就增强了功能智能化、外观设计等等。家电行业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即使爆款产品也没办法靠单点持续赢得市场。
而且大部分品牌没办法一直烧钱做投放,所以势必要转换到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中,而这种模式必定是体验推动的,不可能是营销驱动的。营销可以短期内对用户产生品牌宣导作用,最终消费者还是会为良好的体验买单。
二、新消费品牌要务实,品类细分创新也很伟大很多品牌都称自己是“新品类的定义者”,但实际上,重新定义新品类的品牌寥寥无几。可能只有特斯拉、iPhone等少数品牌才称得上重新定义了某种品类,99%的品牌都只能称为“成熟品类的革新者”。他们更多的是做了一些微创新,在成熟品类里开拓了新的细分机会,并且把细分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了优化。
今天在各个成熟的品类里面进行细分和革新,机会特别大。很多新消费品牌,都是进行品类细分微创新,解决了一部分核心人群体验优化升级问题。
当下可能没办法再革新整个空调行业,但是可以选一个细分领域创新。比如小米的米家互联网空调,推出智能操控(APP/小爱同学)、精准控温(0.1℃调节)等创新功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重新“创造”了空调。所以把品类革新这件事情做好,也可以很伟大。
因此新消费品牌不一定总幻想重新发明品类,可以找到一个更加实际和务实的方向,坚定地去做。
文章插图
三、客户体验正在制造“马太效应”离开了体验,品牌花再多的营销费用,都是烧到沟里。很多新消费品牌在第一波单点体验引爆之后尝到了甜头,后续叠加更好的体验形成复利效应;收到良好回报之后,他们就会持续进行投入,然后走上非常快速的发展道路。客户体验在未来将会形成一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三年之内,从行业初创品牌到行业第一的品牌基本上都是这个路径。
推荐阅读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当禁止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制作|市场要闻|收入高度依赖大客户优酷,网剧制作公司「耐看娱乐」递表港交所
- 龙珠|投资大提速,2021美团拿下6个网红项目,15+科技公司
- 博主|小红书或推踩坑榜,网红种草这门生意还好做吗?
- 网红|电商黑马诞生,京东、淘宝、拼多多迎来强敌
- 上市|三年败光120亿,曾力压刘强东上市,如今沦为直播网红
- gmv|带货界初代网红蘑菇街被曝大裁员 接连错过多个风口
- 京喜|京东对腾讯依赖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