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三百年间最牛锦衣卫:纵横权斗,一生不败( 三 )


而嘉靖本身就是皇族旁系入继大统,对他而言,不管对于东、西两厂的宦官还是满朝文武,抑或是明武宗的亲眷,都是与他夺权的“外人” 。这便造就了嘉靖与这个陌生朝堂之间彼此的不信任 。
对此,陆炳明白,干好锦衣卫本职工作,就是支持嘉靖帝执政 。
上任后不久,陆炳即下令扩编锦衣卫,在京城各大豪门中挑选宗族子弟充当锦衣卫校尉;又向嘉靖帝请旨,将早已荒废掉的庆寿寺遗址划归锦衣卫,作为锦衣卫缇骑的训练场所 。
在陆炳的悉心调教下,锦衣卫扩编的一万多人,个个威风凛凛,出可为探子到各地或朝臣家里,刺探情报,入可为嘉靖帝扈从,提升皇家仪仗队实力 。
也正因此,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明帝国遭遇庚戌之变,当蒙古俺答汗因“贡市”不满,擅自发兵,进抵京畿时,这支锦衣卫才能在关键时刻,维护京城治安,密切关注战争动向,避免明朝再度陷入“土木堡之变”后的慌张与尴尬 。
只不过,陆炳这项计划并不得朝臣之心 。
若按明初规定,锦衣卫核定兵员应为5000人左右 。陆炳的雷厉风行和疯狂扩编,实际也加重了明朝军费开支 。有官员在朝上直言:“锦衣初额官二百五员,今至千七百员,殆增八倍 。”
但对陆炳的所作所为,嘉靖内心是满意的 。在陆炳执掌锦衣卫期间,嘉靖已然开始试行其第一阶段的不上朝计划 。如果没有陆炳及其手底下这群锦衣卫亲信的协助,他其实是很难把控好朝政方向,安心在后宫炼丹的 。
针对朝臣弹劾陆炳的奏章,嘉靖并未搭理,反倒借机擢升了陆炳的官职,慰劳这名亲信兼发小的亲君之心 。
锦衣卫|三百年间最牛锦衣卫:纵横权斗,一生不败
文章图片

在陆炳的领导下,嘉靖时代的锦衣卫,职权要高于同时期的东厂 。凭借着皇帝的宠信和锦衣卫的至高权柄,陆炳的声望和势力也水涨船高 。
常言道,树大招风 。陆炳的骤然显贵,难免给自己招来祸患,即便嘉靖内心可能一直把他当兄弟 。
所以,陆炳在忠君的前提下,也给自己谋划好了后路 。
嘉靖中后期,皇帝喜炼丹,也喜大臣写青词 。夏言、严嵩等人当上内阁首辅,一定程度上是因青词写得好,受到嘉靖的另眼看待 。面对这些手握实权的大臣,陆炳深知,明面上绝对不能与他们有密切来往的迹象 。否则,聪明且多疑的嘉靖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是“兄弟”也没用 。
可是,这些文官大臣往往能左右国家的大政,若不跟他们交好,他们很有可能会不厌其烦地向皇帝弹劾自己 。这样,陆炳只能落得与他的前任们一样的下场 。
既然不能私相授受,那结为亲家是否受此限制呢?
陆炳作出了尝试 。在他的儿女亲家中,不乏严世蕃、成国公朱希忠、吏部尚书吴鹏等朝中重臣及勋贵世家 。这些人有助于提升陆炳一家的政治地位,同时也起到了政治同盟的作用 。在他们的帮助下,陆炳躲过了朝中一次次的明枪暗箭 。
锦衣卫|三百年间最牛锦衣卫:纵横权斗,一生不败
文章图片

▲陆炳的老亲家、内阁首辅严嵩,来源:剧照 。
但仅靠联姻还不够 。
若要使关系长久,还得多参与他们之间的“内部游戏” 。故而,在嘉靖帝的姑丈、京山侯崔元提出要在京中增加盐税,设立“中钱”时,陆炳给予了权限范围内的协助 。
风险却就此埋下 。言官们要坐实陆炳图谋不轨、扰乱京师经济秩序的罪名,并上报给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 。
当陆炳预备好金钱礼品登门拜访时,夏言则表示一定要秉公执法,治陆炳的罪 。最终,在陆炳的下跪和哀求下,夏言才放过了他 。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到此也就了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