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胜|资本不相信美图的眼泪( 三 )


吴欣鸿:钱也不算多,我们账上现金是二十几个亿,当然,没有负债。二十七八亿人民币吧。一旦业务上有突破,我们这些钱是要投入进去的,所以钱说多也不多,你知道现在动不动就要融资很多钱。
反正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公司主业,就是把公司做好。我从来没有做过其他投资,比如说在外面做天使,成立投资公司,买股票基金什么的。把美图做好,绝对可以获得丰厚回报,这是我的价值观。
02 和小米走近走远海克财经:看你们这两年裁了不少人。
吴欣鸿:公司人最多的时候是2018年,有3000多人,后来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裁员,逐渐减到了现在的1300人。剧烈的裁员发生在2018年底和2019年上半年,后面虽然还有,但动作没那么大,当时是比如说整个团队裁掉。
海克财经:放弃手机业务是因为实在玩不转了对吧。
吴欣鸿:因为它已经到了规模效应的竞争,它的每一个环节,从供应链,比如说零部件的采购,到软件的研发、市场营销的投入,这些都需要规模来平摊的,我们作为一家小公司是没办法承载手机全链路的。
海克财经:可你最初决定做的时候,竞争就很激烈了。
吴欣鸿:我们决定做手机是在2012年,那时候的竞争没有这么激烈,而且我们2013年发布后,后面的几年,2015、2016、2017年,手机业务是有利润的,是很赚钱的,直到2018年才进入到一个规模效应的白热化竞争。所以看时机吧。
为什么到后面,包括锤子,包括一堆中小手机品牌都活不下去了?你硬件什么的,的确都是一样的,但是同样的事情,比如说一个摄像头模组,小公司只能投入十几个人,大公司投入1000多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这样一个规模的差距就会导致大公司做得很极致、很稳定。
再比如说ROM,我所知道的MIUI在当时就有三四千人,我们做ROM的,只有一百出头,是三四十倍的差距。可想而知,小团队做出来的ROM在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一定是比不过的。
比如说安卓手机最要命的就是发热、卡顿,在当时都是大团队才有能力真正解决,因为里面涉及到很大的投入。大公司的成本因为销量更大会降低很多,你想一年卖1亿台跟一年卖100多万台,元器件成本怎么可能一样。
海克财经:差距有多大?
吴欣鸿:我们可能要高出50%以上。这里面涉及方方面面,因为手机可能有1000多个元器件。
海克财经:而且你不是学这个的。
吴欣鸿:我学艺术的。
海克财经:怎么想到做手机的?
吴欣鸿:初衷很简单,当时我看到卡西欧出了自拍神器,卖得很火,当时叫TR系列。我在想,它就是一个相机,但是相机拍完分享不方便,因为在2012年的时候,智能手机也才开始不久,从相机传到智能手机上,可能要先拷贝到电脑,再从电脑拷贝到手机。我想干脆做一个手机,它拍照很强,又能直接分享。无知者无畏,我当时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没想太多,就觉得这能赚钱。
海克财经:可那时候iPhone等早出来了。
吴欣鸿:我们当时打的定位是跟iPhone互补的。
海克财经:怎么个互补?
吴欣鸿:iPhone作为一个全球产品,每个国家销售的iPhone都是统一标准的。在美国,大家对前置摄像头自拍没那么热衷,对它的像素,对各种效果就还好,但其实iPhone满足不了很多爱美女生对自拍相机的需求的。iPhone后置很强,前置一般,不过后来也越来越好了。
我们决定放弃也是因为我们是最早去打美颜手机这个点的,但是后面很多手机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都在打,在不断挤压我们的空间。
海克财经:你做的时候,用户需求很强烈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