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深度|快手海外迷航( 二 )


这分散了对真问题的讨论。多名当时的快手国际化团队成员表示,对于彼时的快手,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厘清韩国等市场为何成功,以及总结出一套可持续的模式。
深度|深度|快手海外迷航
文章插图
比如陈晗就观察到,Kwai其实并不是最适合全球化的短视频产品模式。作为中国“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人口迁移带来的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品,快手在国内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更甚者说,是下沉地区的老铁们用十八般武艺和各地域的乡土文化,孕育出了一个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内容社区。而仅将产品模式简单粗暴地复制到海外,别说短时间,长期来看也不一定能成。
“因为韩国用户是把它(Kwai)当作工具使用的,消费路径是在平台拍完视频后,再其他社交媒体上面,属于有新增用户,但没有留存。” 古玲也是当时快手国际化的核心员工,在她看来,想要接住突如其来的大量新增用户,需要非常强有力的产品玩法和运营策略,但这些都是Kwai当时不具备的。
“Kwai需要做的调整很多,首先产品当时只支持英语和俄语,需要临时增加韩语。这也意味着站内基本没有韩语内容,社区氛围还远未形成。”陈晗说韩国市场跑起来实属意料之外,但的确是自然增长的结果,真正开始购买流量换增长其实是在用户量下滑之后,“补量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韩国买量是真的很贵,我们当时的留存也真的很差,花了很多钱也只维持了两个月,挺失败的”。
但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接近宿华的人形容,他有一种“执念”,坚持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将国内快手模式复刻到海外。而彼时Kwai短期获得的喜人增长,也进一步掩盖了问题,也就是说,宿华似乎将当时韩国等海外市场的增长,归因为坚持在海外复刻快手模式的成功,他并未像这些一线员工那样,认识到这是“撞上视频化浪潮这个大运”的原因。而这样的判断,也让宿华继续对国际化充满乐观。
这种乐观情绪,也蔓延到了2017年底的一场谈判中。
买下Musical.ly也没用这场谈判围绕的标的,正是Musical.ly。
这款最初由一个在上海和旧金山两地的10人团队开发的短视频产品,自2014年进入美国起就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它打“对嘴型+唱跳表演”的15秒短视频。2016年,Musical.ly在美国的下载量高达7000万,2017年登顶美国App Store总榜第一,全球累积注册用户2.4亿。2017年,它因发展逐渐步入瓶颈期从而寻求买家收购。
而快手则是最早接触Musical.ly团队的国内互联网平台之一。前不久,宿华罕见地接受了外媒专访,在访谈中他再度提到了这段被很多人熟悉的过往,表示快手是当时与Musical.ly团队交流最深入的意向收购方,但由于字节跳动突然介入,且提出了高达10亿美元的收购天价,Musical.ly最终被张一鸣收入囊中。
深度|深度|快手海外迷航
文章插图
不过据陈晗表示,其实快手在最早的接触后,“后续基本没有在谈(Musical.ly的收购)了。”他透露,2017年初快手刚拿了腾讯3.5亿美金的融资,在国内的声量和体量都起来了,所以才考虑做一些海外的收购,但Musical.ly作为美国头部的短视频产品,成本的确太高了。
另外,一段经常被提起的坊间传闻是:猎豹移动的董事长兼CEO,也是Musical.ly的天使轮投资人,他当时提出买下Musical.ly的一方需要同时收购猎豹旗下的另外两款全球化产品(News Republic和Live.me),而这一“捆绑式”收购提议被宿华断然拒绝,后者直指这种行为是“耍流氓”。
其实早在快手与Musical.ly接触之前,陈晗已经注意到了这款在美国市场表现优异的短视频产品,以及与其模式相似的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当时的TikTok刚刚上线,产品形态虽然模仿了Musical.ly,但数据差得让人不忍直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