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余姚新闻网丨“老顽童”上网成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文章插图
插 图:邵天骊
新闻回顾
过去,一提到“网瘾”,大家往往会想到沉迷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的青少年群体。如今,“风水轮流转”,一些老人沉迷于网络,尤其是学会刷手机后,也表现出缺乏自制力,现在轮到长大成人的子女们犯愁了。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网络普及率为38.6%,其中,有超过10万老人日均花费超过10个小时上网。“老顽童”上网成瘾,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增加了被骗的可能性。破解这个难题,您有什么好建议?
嘉宾发言
戴德林:老年人沉迷于网络,常常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刷微信、视频及各种APP,自制力缺失,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有的甚至比未成年人刷手机成瘾还要严重。上网成瘾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对身体的伤害也越来越大,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马月琴:有了智能手机后,“老顽童”上网成瘾成了社会常态,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我们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中老年人活跃在互联网,的确可以通过网络学到一些东西,并运用到生活中。可是,这也助长了网络成瘾、电子诈骗、隐私泄露、无节制消费等不良风气,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手机的吸引力大,主要是因为生活缺乏其他活动而导致的内心空虚,所以我们老年人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等闲暇时光得以充实的时候,就不会再沉迷于网络,所以上网宜“疏”不宜“堵”。
张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的深入进行,互联网的门槛在老人面前变低了。更多的老人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子女开始为有网瘾的父母担忧犯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沉迷网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相较于沉迷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的青少年,“老顽童”上网成瘾虽然不是洪水猛兽,看似只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但也不是小事。
戴德林:所谓行为成瘾,我的理解就是一种能让你暂时快乐,但会损害长期正常生活的行为。有一项研究表明,沉迷网络游戏的人的大脑成像,和海洛因吸食者的大脑成像相似。而且,行为成瘾比物质成瘾更隐蔽,影响也更广、更深远。以前,容易引起物质上瘾的东西,比如烟、酒、毒品等相对较少,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容易接触到,但现在不一样了,电子产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马月琴:对于网络平台来说,可以效仿“青少年模式”,给上网的老年人设定“老年模式”——比如帮助老年人过滤掉一些容易受到诱骗的内容,以及设置观看时长,提醒老年人不要沉迷等。这也是在进一步压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完善APP适老化。既要让老人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又要杜绝安全隐患,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张薇:网络上的朋友圈、视频、资讯等帮老人打开了眼界,“老年人网瘾”的成因除了对其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以及为了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外,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老年人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难以找寻合理打发时间的方式,其精神常处于极度孤独的状态,转而在网络世界里了解外界,寻找精神和生活寄托,寻找归属感,并容易深陷其中。
戴德林:其实,成瘾病症本身是有内在诉求的。上网成瘾的诱因,部分来自外界对患者的影响,但更多的来自患者对待世界的方式及看待自己的方式。而这些思维方式的来源,更多的受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情感左右,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他通过与至亲的关系和这个世界建立联系。平常子女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缺乏关注和关爱,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灵无处安放,只能在网络世界里找寻自我。
推荐阅读
- 苹果|微信正式反击,马化腾给苹果出难题,库克进退两难
- 环球时报|2022,三大难题困扰全球经济
- 李彦宏|十年解决拥堵难题?百度究竟要做什么?
- 百度|十年解决拥堵难题?百度究竟要做什么?
- 谷歌|澳大利亚要求谷歌和 Facebook 为新闻付费,但新闻网站可能造假
- 长江大学|企业发展遇难题政府服务送上门
- 东方富海|融资丨「云霁科技」完成C2轮融资,破局多云管理难题
- 广告主|破解广告变现难题,海外互动广告平台OKSpin获开发者点赞
- 豆瓣最大的难题,不是缺钱
- 广告|微软的“透明广告”计划,也为谷歌出了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