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筑牢信息安全“防护墙”!马上消费:始终坚持以个人信息保护为根基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下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企业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
【 消费金融|筑牢信息安全“防护墙”!马上消费:始终坚持以个人信息保护为根基】此外,机构在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事实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商业化落地,数据渐成为核心生产资料,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幅度提速,并为各行发展形成强大的改革驱动力。
在虚拟数字世界扩张同时,消费者享受着更为便利的服务,不过还暴露出一些新的痛点。而最引人关注的是无处遁形的个人隐私。
可以说,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权益。且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作为数字化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呼声越来越高。
保护关键抓手:个人数据账户制度
如今,金融科技简化了金融业务供需双方的交易环节,使得服务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不过,其在进行展业的过程中,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隐私保护不力等被消费者所诟病。
今年6月,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在《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发布会上表示,保护个人信息的抓手就是个人数据账户制度。
“无论是原始数据还是分析数据,只要能够识别客户主体,就是保护的重点。记录数据要经历产生、采集、转换、存储、应用、协同等过程,问题也是产生在这些环节。”吴晓求称。
且柒财经注意到,将于9月1日起施行的《数据安全法》中提到,“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以数据为要素的数据经济发展。”
此外,《数据安全法》指出,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的非法方式获取数据。
于企业而言,若是将商业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至上,这会损害消费者合法的权益。同时,企业也会将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所以说,企业必须将个人信息保护理念融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的全流程,在设计产品阶段必须将隐私保护纳入其中,且必须定期开展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
而在消费金融领域内,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上为行业内的最佳“样本”。
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严控个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马上消费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将维护消费者个人权益作为经营发展的根基,在银保监会的指导和监管下,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等相关要求,已经建立了IT治理、管理、技术三个层次包含18个细分领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组织、制度、流程、工具各层面多管齐下,构筑了有效的信息安全防线。
具体来看,马上消费建立了《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在数据密级定义、分级、对应保护措施、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策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管理办法》,针对客户个人金融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销毁等保护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了专门规定,在制度层面着力保护客户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及最小化的原则,向个人明示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和规则等,且只处理满足用户授权同意的目的所需的最少个人信息类型和数量,并对收集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等,有效保障了客户的信息安全。
推荐阅读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身份证|金融小程序活体检测:转化率提升30%的案例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网络安全|医疗保障局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巨人网络:拟与黄金搭档就消费品数字营销领域展开合作
- 趋势报告|2022年,消费品牌如何把握新的商业脉络?
- clv|如何选择小众赛道?先对消费者进行价值评估
- 消费者|消费者哪些权益受法律保护
- 到店消费3.0时代,如何留住实体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