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微信红包公益玩法探索:将腾讯公益场景嵌入拼手气红包( 二 )


2. 方法二:公益金额=公益红包总金额*随机公益比例当用户发放公益红包时,微信先按该方法产生公益金额后,其他微信用户实际抢到的红包汇总金额=公益红包总金额-公益金额。其中随机公益比例与该红包个数密切相关,红包个数越多,随机公益比例的最大值就越小。
方法二其实有点类似方法一中安排虚拟公益用户第一个去抢红包,虽然很容易通过控制公益比例的最大值来避免出现公益金额大于手气最佳者抢到红包金额的情形,但产生方法有点简单,没能引起更多话题,同时还是有点破坏了微信拼手气红包现有用户体验。
3. 方法三:公益金额=∑用户1-N抢的红包金额金额*随机公益比例在方法三中,公益金额的捐赠者是每个抢到红包的用户,同时每个用户捐赠金额的随机公益比例也是不相同的,否则公益金额就等于红包总金额*固定比例。
按照方法三,可能出现“抢到较小红包者捐赠金额>抢到较大红包者捐赠金额”“(手气最佳者抢到红包金额-捐赠金额)
4. 方法四:公益金额=(手气最佳者红包金额-手气次佳者红包金额)*公益比例
方法四中的的随机公益金额取决于该拼手气红包的手气最佳者、次佳者抢到的红包金额,并由手气最佳者进行公益捐赠。
假设公益比例为20%,用户A在微信群中发了50元的公益红包,其中用户B手气最佳红包金额为23.77元,用户C手气次佳红包金额为13.34元,那么系统自动将用户B抢到23.77元中2.08元((23.77-13.34)*20%)捐赠给腾讯公益项目,而实际转入到用户B微信钱包金额为21.69元。同时腾讯公益共同给公益红包发放者和手气最佳者记入捐赠善款2.08元。
虽然该方法相较前三种方法显得更加公平、合理,但按照目前拼手气红包规则,手气最佳者须在红包被抢光时才产生,也就意味着用户抢到的红包金额*(1-公益比例)部分可实时转入用户的微信钱包,而剩余部分必须等待手气最佳者出现后,方可按规则转入微信钱包。如果该公益红包在24小时内未被抢光,则公益金额为0。
当然也可以在方法四中增加时间控制规则,即公益红包在一定时间内(如10分钟内)未被抢光,则公益金额为0,避免用户抢到的红包金额剩余部分长时间未能转入微信钱包。
四、如何激发用户发放微信公益红包的情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微信公益红包场景下也许改成“送人红包心有余香”更加合适。
对于公益红包发放者而言,在发放拼手气红包的同时还可以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爱心;对于手气最佳者而言,抢到了最大的红包同时也贡献了一份爱心;而对于其他抢红包者而言,在提示用户抢到红包的同时,还可感谢用户也为腾讯公益事业助力!
即使只在某些时点下,如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今年的“驰援河南共渡难关重建受灾家园”、2017年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等特定场景时点,才上线微信公益红包,也可为腾讯公益项目带来一定的曝光量及善款。
最后,借用《腾讯公益为什么能刷屏?》一文中一句话“人性本善,所以一切能够打动人心的弱势群体的事件,都有可能激发我们作为优势群体的保护欲。”
如果微信上线类似的公益红包,您会愿意发放吗?欢迎在评论区给出答案。
作者:Devin,金融行业打工人;微信公众号:鹅厂实习十年后
本文由@Dev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