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钉钉对工牌下手,产品经理从中能学些什么?( 二 )
如果只考虑管理者需求,哪怕企业付费购买了软件,一线员工不愿用、不会用,内心很排斥企业引入软件。
那么可想而知,效果会大打折扣。
2. 商场如战场,在同一个细分市场里,一定会存在多家软件服务商在争夺市场
大家要为企业解决的业务问题都是一致的,甚至给出的解决方案,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
那么软件服务商如何才能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赢家?
我想“关注客户员工的使用“会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 更为重要的是,环境不一样了以前,企业只要开着公司就能赚钱,用软件管好生产、管好销售、管好财务就行,对员工创新要求不高。
但现在,随着竞争的加剧,同行间的产品、业务水平不会相差过远时,单纯管理员工已经无法带来竞争力。
而是要求来自内部的创新,带来新的竞争力以及收入。
这种变化,也决定了ToB产品价值定义的变化。
这是我的理解,ToB产品开始重视企业中的C,会越来越成为常态。
以后一个toB类办公软件,如果想产生更好的口碑,一定也要让它直接的使用者获益。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知道。
二、B端产品用户分层后,如何给分层后的用户提供价值?关于B端产品的需求,主要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
战略需求是指软件系统的北极星指标,也就是设计、开发软件的目标是为了什么。
战略需求是软件设计、开发的原点,是指导软件往下设计和开发的最高层次需求。
用户需求,就是在战略需求指导的基础上,用户提出的,希望使用软件完成什么任务的需求。
软件需求,就是把用户需求翻译成软件语言后的需求。
关于B端产品,3个不同层次的需求更详细的了解可以参考《B端产品需求的3个层次,你都了解吗?》。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软件需求,需要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软件需求和体验。
比如:如果把钉钉服务的用户简单粗暴的分为两大类,企业管理者和员工。
按照以往的产品设计思路,那么就是为了满足管理者提升企业办公与协同效率的需求。
设计出一款产品,实现管理者在用,员工也在用,不过侧重点完全聚焦在管理者身上。
而运用用户分层法以后,就可以针对员工提供一些有用的工具,以及设计了像To C业务一样的用户体验。
比如钉工牌;
又比如钉钉里的消息卡片等小功能的创新,以及提高个人工作效率脑图的设计,都是运用用户分层法思考后,对员工功能需求的设计。
三、B端产品天然的矛盾,管理者价值和员工价值怎么解决?钉钉给出的答案是用户分层。
这是目前平衡这种矛盾需求的一种解法。
让管理的归管理,员工的归员工。
既要满足管理者价值,也要满足员工价值和员工使用体验。
举一个我们周边的例子:
假设你们公司是做工厂库存管理的SaaS服务商,管理者的需求是想要每天了解每个仓库的库存情况。
而工厂库管员年龄大,以前只是需要拍个照、纸上填个数就行,使用SaaS系统以后,让他去学习怎么一项项把数据录入系统,就会觉得麻烦。
而且由于很多工厂库管员可能不会用智能机,根本就不会通过智能手机来找到你的库存管理系统,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首先,管理者是产品的付费者,管理者有这个需求,那么就需要去通过软件的方式帮助管理者实现需求。
那对于库管员来讲,怎么办呢?
你可以提供一个扫码功能,降低库管员的使用门槛。
他只需要扫码,填一下数字就可以。
甚至你可以提供一个OCR,库管员还是在纸上写再拍照,OCR一识别信息就出来了,对库管员完成任务没有什么影响。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行程卡|中国电信回应“行程码查询异常”:对相关设备紧急扩容所致
- 大数据|中国电信:今日对大数据行程卡相关设备进行紧急扩容,异常已恢复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