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子|如何运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

编辑导语:相信大家对头脑风暴都不陌生,在激发与搜集创意思考时,这个方法能够有效地挖掘不同的创意点子。作者以其团队项目为例,总结如何利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一起来看看吧。
点子|如何运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
文章插图
本文有满满的关于用户画像和头脑风暴的干货,即有知识的总结,也有执行技巧的分享。撰写本文的目的,既是对自己产品工作的总结,也希望能帮助有类似需求的产品同学。
一、背景我们团队正在研发一款教育机器人,目的是在学校中普及编程教育。为了让团队成员能够了解用户,更有同理心;同时也为了拉齐大家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我组织了项目相关成员进行用户画像和用户故事的头脑风暴。
1. 明确头脑风暴主题头脑风暴是一种利用小组活动,大量激发与搜集创意思考的有效方法。组织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发掘群体中原本深藏不露或潜在的主意与点子,以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
而开展一次成功的头脑风暴,需要一个恰当的主题。选择主题应该注意:

  • 议题选择要从实际项目出发,与参与者的工作相关,从而提高参与者的关心程度。
  • 议题要聚焦,过大的议题可以拆解成若干小主题,避免无从下手或泛泛而谈。
  • 议题的内涵应该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根据实际的需求,我计划按照应用场景,分别对教学、竞赛、科创开展用户画像和用户故事的头脑风暴。本次主要讲述第一次用户画像的头脑风暴。
2. 确认参会人员首先是确认参会人员。对于参会人员有三点建议:
  • 以5-10人为宜。人数过少,可能造成讨论不充分。人数过多,可能造成场面混乱,意见难以收敛。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用户需求的解读亦然。参会人员的背景尽量多样化,这样就能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还原用户的真实情况。
  • 选择乐于分享、乐于沟通、思维活跃的人,这样大家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想法,并积极的互相交流。比如不乐意听取不同意见的老板避免邀请进来,他会成为思想自然交流的阻碍。
我本次邀请的人包括我共7人,有运营、教研、开发、产品等角色。
3. 会前准备确认参加人员、时间和地点后,就需要继续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想成功的主持一次用户画像头脑风暴,自己就先要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于是我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并到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确定了头脑风暴的流程和重点,我会结合下文的头脑风暴过程,同大家详细讲述。
因为与会人员的背景多样,有些人并没有参与头脑风暴的经验,于是我提前总结了一些材料,提前发给大家。
1)确认头脑风暴流程
点子|如何运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
文章插图
2)思考组织头脑风暴的意义
这是一个需要清晰表述的问题,只有让与会者知道本次活动的意义,大家才能更加重视、更加投入,最终取得更好的效果。对我们这款新产品的团队,我总结的意义如下:
  • 从多角度还原真实用户,并定义核心用户
  • 对用户达成系统性的共识,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步调一致
  • 大家共同投入,与用户共情,更了解我们的用户
  • 为日后产品功能决策、用户体验设计、内容生产等工作提供指导
3)确认产品定义
下一个环节是整理产品的定义,可以在正式开始头脑风暴前,让大家充分理解并思考产品,为后续的头脑风暴做铺垫。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产品进行清晰的定义。
4)写用户角色的例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