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子|如何运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 二 )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有效的用户画像,才能够在头脑风暴中总结出日后能用起来的用户画像。一个有效的用户画像,需要满足以下特征:

  • 能再现(represent)核心用户
  • 能表达、聚焦于核心用户的需求和期待(expectation)
  • 能清晰表述用户期待、用户最可能的产品使用方式
  • 作为辅助工具、能揭示产品通用功能与特征
  • 用背景、目标、价值描述真实用户
同时为了让参加头脑风暴的同事更清楚的了解什么是一个有效的用户画像。我自己虚拟了网购的场景,然后写出目标用户的大类,确认用户画像的标签,具体描述典型用户。
首先头脑风暴,将用户分成角色组并为每个组命名、分类,以代表你的目标用户。比如我分成卖家和买家两种角色。
然后通过头脑风暴,明确、相关、通用(对系统、用户而言)的用户特征。例如我yy的与网购场景相关的用户特征:
  • 角色组
  • 虚构的名字(尽量能反映该类用户的特点,便于记忆)
  • 角色属性(卖家:主营业务、业务规模;买家:人口统计学信息、职业&收入、家庭情况)
  • 使用产品的原因
  • 一句话总结
  • 头像
继续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想象不同的类型的用户。描述该用户的用户特征,让persona真实起来。但也不需要太多个人信息;要严谨挑选相关内容(此处不需要幽默)。
最后讨论,将所有人描述的persona整合起来,形成每个角色3-5个典型用户。
点子|如何运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
文章插图
5)参考文献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记录下你认为优质的参考文献,可以一并发送给与会人员。
6)物料准备
记得提前准备好便利贴,以便在头脑风暴时有可以写下点子、自由张贴的纸。
4. 实施头脑风暴到了预定的时间,提醒大家带好电脑、笔等必备工具,来到定好的会议室(会议室建议有可以张贴便利的地方,空间尽量大一些,让大家能够尽量的自由、舒服一些),开始本次的用户画像头脑风暴。
1)热场
首先我作为主持人,同大家交流了头脑风暴的必要性。随后,我向大家讲解了我个人对产品定义的理解。
在这个环境,大家就产品目标的优先级、以及脑暴主题的划分产生了分歧,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教学、竞赛和科创的应用场景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而目标客户学校和培训机构则存在较大差异,故应该分客户展开头脑风暴。
这个环节充分起到了热场的作用,让大家投入到本次脑暴中。
2)流程讲解
热场之后,再次向大家同步会议流程,让大家心里有数。随后结合我虚拟的电商场景的用户角色,讲述做用户画像的方法和技巧。
3)用户角色脑暴
我们本次脑暴比较特殊,因为身处两地,所以需要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脑暴。于是就把记录脑暴点子的方式分成了两种:便利贴和线上记录。我发现,年龄较大的同事倾向于选择便利贴,认为写字比较有感觉;年轻的同事更喜欢用电子档。
线上记录选用了飞书-多维表格-个人任务看板作为记录文档,还是比较适用用户画像和用户故事。我的用法如下,供大家参考。
点子|如何运用头脑风暴完成用户画像
文章插图
a. 角色组脑暴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别各自尽可能多的写出在学校里跟产品相关的角色。然后逐一分享自己总结的角色组,由大家讨论保留哪一类。最终我们确认了7大类角色组,包括4类核心角色组和3类一般角色组。
b. 讨论用户特征
主要集中在用户属性应该包含哪些纬度。因为是第一次做用户画像,所以要求比较粗略。最终确认了年龄、职位、所处城市、教育背景等影响产品使用的属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