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七次对话( 三 )


(冯学荣点评:太平天国闹了13年,客观上阻碍了大清的洋务运动以及国防事业的发展,可知内战给国家带来很大的损失和危害)
慈禧太后:
海防其实是一件挺重要的事,国家拖了好久了 。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七次对话】曾国藩:
是的,海上防洋人,这是大事,说不定哪天,洋人就来打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练兵防范洋人,哪怕一百年不和洋人打仗,也必须在海防要隘,练兵防范他们 。
慈禧太后:
那些洋人,是多个国家连成一气,他们是一伙的 。
曾国藩:
是的,我国如果和洋人开战,洋人多个国家就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我们说,哪怕我们的国防军队练得再好,我们也不要主动寻求战争,任何外交纠纷,我们都要谈判优先,同时我们练兵也要认真抓,谈判的关键,是每一件事,都要和他们磨,总之,外交和军事,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
慈禧太后:
这事,我也只能靠你们,替我办了 。
曾国藩:
臣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办,一旦有什么新情况,臣会立马向太后您报告请示 。
慈禧太后:
此外,直隶省的官场,疏于管理也有一段时间了,你也知道的 。
曾国藩:
臣从江南到北京,一路上各种打听,也问了许多人,大概知道情况了,看样子,直隶省这帮当官的,无法无天,臣上任直隶总督之后,一定要严厉查办几个,杀鸡儆猴 。
慈禧太后:
直隶省的百姓,也苦得很 。
曾国藩:
是的,直隶省百姓也苦,这几年收成都不好 。
慈禧太后:
你点名要的那几个人,是跟随你好久了的?
曾国藩:
是的,他们都跟随臣很多年了 。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七次对话
文章图片

慈禧太后和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第五次对话
时间:同治九年(1870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
地点:紫禁城养心殿
慈禧太后:
你是哪天从天津出发的?
曾国藩:
臣是(农历)二十三日,从天津出发进的北京 。
慈禧太后:
这次天津教案,凶手正法了没?
(冯学荣点评:此处指1870年6月21日,天津群众和洋人教堂发生矛盾,爆发暴力事件,打死洋人20名,曾国藩奉命处理本案,以斩杀16 名天津凶手赔命结案告终,不过,曾国藩的做法引起国内舆论大哗,朝野大骂曾国藩“曾国贼”)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和慈禧太后的七次对话
文章图片

天津教案,百姓火烧法国教堂
曾国藩:
还没行刑 。因为臣听说了,俄国公使即将到天津,法国公使也即将派人到天津,他们要亲眼看见凶手被正法,所以,臣现在还不能杀 。
慈禧太后:
李鸿章原本打算是哪天将这些凶手行刑的?
曾国藩:
臣在二十三日当天晚上,接到李鸿章的来信,他说,原定于二十五日,将凶手行刑的 。
慈禧太后:
天津的百姓,现在还是那么刁吗?还是那么喜欢惹事生非吗?
(冯学荣点评:曾国藩查办1870年天津教案的结论是天津刁民滋事,慈禧太后接到报告,所以有“天津人刁”的印象)
曾国藩:
没有了 。这个时候,天津的百姓都听话了,不爱寻衅滋事了 。
慈禧太后:
天津的知府、知县,潜逃到邢台,是什么居心?
曾国藩:
当时,臣将知府、知县人等撤职的时候,并未定罪,这些人若无其事,跑到邢台地区去了,后来,臣派人找到他们,喊他们回到天津地区,他们害怕,于是乖乖回天津了 。
(冯学荣点评: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朝廷指派曾国藩查办,曾国藩到天津,将知府、知县撤职,所以有这段问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