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跨境电商的孤独战士:洋码头在巨头夹缝中幸存,十年沉浮后转身( 二 )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17年Q1,洋码头以26.3%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独立型跨境电商市场的领头羊位置。
也是在这一阶段,洋码头开始频繁融资。2014年,洋码头相继拿到了数千万A轮和1亿美元B轮融资,曾碧波回忆那段日子,“油门踩得很嗨,各项数据都在疯狂飙涨,估值涨到完全看不懂,员工们天天都在打鸡血。”
巨头参战:洋码头刹车降速近十年,看准跨境电商这块“蛋糕”的玩家相继涌现,其中不乏巨头在背后撑腰,实力并不比洋码头弱。据不完全统计,市场出现包括天猫国际、京东国际、淘宝全球购、网易考拉、苏宁国际、唯品国际、蜜芽、宝贝格子、55海淘等在内的十多家跨境电商品牌。
2014年,背靠阿里、网易以及京东三大互联网公司的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与京东全球购上线后,洋码头在竞争中逐渐陷入被动。当时,曾碧波还带着一股傲气,他认为创业型企业如果过早站队,就很容易失去想象空间。
没有站队互联网大厂的洋码头很快陷入出流量瓶颈。2016年年底,那场看似效果惊艳的“黑五”并没有给洋码头带来持久的红利,光是大促活动的推广投入就砸了数亿元,而在半年多前,洋码头的C轮融资被搁置,曾碧波将错失这笔关键融资解释为“行业的变革”。
事实上,2016年整个跨境电商都被乌云笼罩。彼时,“四八税改”的税务新规落地,各个跨境电商的价格优势不再;《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内容,已根据证监会意见予以删除,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开始全面收缩,跨境电商赛道的融资受困。
2017年初,一场规模不小的裁员在公司内部进行,100多名员工要离开办公大楼。在员工大会上,曾碧波没有忍住哭了,他在反省是否自身的决策力赶不上同行的速度。
对于曾碧波来说,2017年是煎熬的一年,很长时间没有新的投资方进来。成立七年的洋码头急需用盈利来证明自己。“扩张时,大家都很喜欢你,但当公司踩刹车时没有人喜欢你,因为注定会有人离开,但你别无选择。”
全公司被迫踩下了刹车,盈利成了当年的主旋律。
一年后的“黑色星期五”,洋码头并没有迎来刹车后的高光时刻,在大幅砍掉多个渠道的效果营销后,洋码头的销售数据远远没有达到曾碧波的预期。
市场不会给创始人太长的缓冲期,考拉海购和天猫国际的份额不断扩大,洋码头面临掉队的风险。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淘宝收购网易考拉之后,阿里系(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以52.1%市场份额占据跨境电商进口市场中龙头位置,京东国际(15.1%),唯品国际(10.5%)分别二三位。
挺过最艰难的两年后,洋码头2019年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盈利,放在整个跨境电商领域,这一数字并不突出。但幸运的是,破局寒冬的洋码头终于拿到了新浪微博投资的D轮数亿元融资。
跳脱私域,拥抱全平台从事跨境电商领域十余载,曾碧波不断调整方向策略、点燃持续战斗的热情。他长期秉持着一种信念:行业内没有一家是因为竞争失败的,而是各家的路径存在问题。
2017年第三季度,洋码头用户数达4800万,此后,官方就未更新过这一数据。
“前期经常会花好几个亿来提升站内的用户,但是效果很差。”曾碧波向时代财经坦言,“逐渐对平台流量放手,这是一个非常挣扎的过程。”
曾碧波也下注过社交电商,推出全球优选,但是他很快放弃了这一模式。“我们发现社交电商是没有用户价值的,也就没有消费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是人情,所以没有生命力也不可持续。”曾碧波回顾时分析称。
当下,洋码头内部也在悄然展开一场变革,从一个基于电商App的购物平台转变为依靠直播、供应链能力优势提供服务的综合零售与贸易平台。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基地|永嘉县岩坦镇将打造浙南最大农产品电商基地!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
- 春节|抖音电商公布春节物流政策 承诺平台不打烊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